◇李静
爱内江,离不开爱内江的“甜”。
甜城内江,位于美丽富饶的沱江之滨,因制糖历史源远流长而得名,甘蔗、白糖、蜜饯、糖葫芦……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耕耘,它的“甜”,已经远不止于此。
爱内江,必然深爱内江的甜食。
最有名的甜食应该算内江的蜜饯,除此之外,产于威远的黄老五花生酥也很有特色,香脆甜口,酥而化渣,经过民间艺人一百余年的千锤百炼,现在越来越受到大众喜爱,销往全国各地。
吹糖人、手工麻糖,如今虽已鲜少见到,却是不可或缺的糖业文化,承载着许多内江人的回忆。
内江人爱甜,而且这份甜已经潜移默化到了内江各类美食当中。比如凉面、凉粉、凉糕,凉糕自不必说,凉面、凉粉中也有丝丝甜味。细心的吃货早有比较,外地的凉面、凉粉咸辣,而内江的凉面、凉粉甜辣夹香。
爱内江,必然爱内江的人文。
内江人杰地灵,能人层出不穷,他们为内江的文明、和谐作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
人文荟萃的内江,被誉为“大千故里”、“书画之乡”,这和国画大师张大千是分不开的,这位书画家将他的喜怒哀乐倾泻于笔下,1919年举办首次个人画展一鸣惊人,在他获得世人瞩目的同时,也将内江带入了大众视野,丰富了内江的文化底蕴。由此,每当人们说起甜城,总会忍不住想到:哦,那是国画大师张大千出生的地方。
新闻巨子范长江也是内江名人之一。每次走进范长江纪念馆,看着干净陈旧的家什,仿佛能感受到范长江当年用笔杆子作斗争的精神,他不畏强权,敢于说真话,这才是真正的记者精神,他的精神值得每个内江人学习。
可喜的是,老一辈内江人热爱家乡的精神、奉献精神在年轻一代的内江人身上得到了传承。
5月最亮丽的风景,要数油菜地里身着红马褂的志愿者。东兴区37岁的残疾人士曹谢伟因0.13公顷的油菜无人收割而发愁之时,内江市爱心志愿者协会组织帮忙收割油菜。近年来,内江市爱心志愿者协会不断开展助人活动,主动参与和分担一些社会责任,让内江处处有“十爱”,让甜城成为一个温暖幸福的大家庭。
27岁的王宏亮在事业发展上升期回内江创业,如今,他已拥有3个苗圃基地,年产值逾百万元,他越来越成功的同时,也让内江村民获得就业机会和土地流转收益,他用实际行动在爱内江,他说:“我的根永远在内江。”
市中区靖民镇石马村“第一书记”、靖民镇长安村驻村组长、靖民镇计生办副主任唐筱梅,从事计生工作30年,无私奉献,不讲回报,关心群众的住房、出行等实际生活问题,用生命书写了对内江人的热爱……
爱内江,一定会爱内江越来越美的风景。
内江的风景,带有“甜”味。圣水寺、大洲广场、塔山公园等发展得越来越好,太白楼、西林寺等建筑古韵浓郁,青山凉亭木栈更添别致的美景。
在资中银山,玫瑰园花开得正艳,甜女们在花海中翩翩起舞,一幅幅风景美如画,过路的人会为它赞叹,甚至停下脚步,拿出手机,拍照、摄像,将这美丽的风景定格。
威远山峦重叠,怪石嵯峨,桃李村的樱桃自成美景,每年春季,大家在洒满阳光的山坡上摘樱桃,欢声笑语,一片和谐景象。
曾经拥堵的邱家嘴有了立交桥,极大地缓解了内江百姓的出行压力;美丽新村的建设,有力地缩小了城乡差距,推动了城镇发展一体化。
谁也不曾想到,当初被称为“东乡”的东兴区,变得如此高大上,现在已经成为美丽的新区。它高楼林立,设施先进,新建成的内江北站,也在用它崭新的面貌,欢迎着每一位归家的内江人。
爱内江,不仅立足今天,也展望着未来,内江的发展带领着我们奔向更好的生活,内江人的生活越来越“甜”,建设幸福美丽内江指日可待。
甜城正在新生,带着人们对它的爱。
新闻推荐
◇罗沛王卫平本报记者高波为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做好新形式下纪检监察信访工作,东兴区地税局主动作为,责任落实到位、细化措施到位、风险防控到位,扎实推进纪检监察信访工作...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