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扶贫力度的加大,内江市中区扶贫领域出现“微腐败”现象,部分基层干部打起了扶贫物资、扶贫项目的歪主意,使扶贫政策走样变形,若任其发展,势必毁坏干群关系,损坏党的形象,动摇党的根基。
“脱贫攻坚是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关乎全面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如何确保扶贫政策真正落地见效,真正惠及群众,纪检监察机关责无旁贷。针对扶贫领域的‘微腐败\’问题,我们着眼长远处、关键处、根本处集中发力,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遏制、严惩腐败行为,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市中区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思想引领
提高拒腐防变“免疫力”
近日,市中区纪委领导带队深入村(社区),对“两准则四条例”相关内容开展“微宣讲”,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时一定要提高廉洁自律意识。截至目前,市中区共开展大宣讲15场1900余人次,微宣讲216场5500余人次。
此外,市中区区级各部门还将“两准则四条例”等内容纳入局党组(党委)会议、干部职工大会及党组(党委)扩大会议进行学习;各镇将党纪党规的相关内容列入村组干部会议、村级“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会议议题,多渠道、多形式、经常性地开展廉洁教育,增强村组干部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健全机制
扒开腐败分子“隐身衣”
市中区建立了镇(街道)、村(社区)工作人员基本信息清单,提升执纪审查工作效率。在开展纪律审查过程中,该区加大了对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以权谋私、优亲厚友、虚报冒领、贪污侵占,以及吃拿卡要等问题的查处力度。今年1-8月,全区收到扶贫领域问题线索22条,立案22件,处分10人。
为了形成有效的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保障机制,该区各镇(街道)纪(工)委、村(社区)监委会、监督员充分发挥各自的监督职责,将监督责任压实到基层村组,层层抓好落实。村民代表对本村行使监督权,负责监督村务公开制度是否落实,对公开内容进行审核,查明公开的内容真实性、公开程序的规范性,确保各项扶贫政策在“阳光”下运行。
源头预防
警示党员干部“莫伸手”
近日,由区纪委牵头,联合财政、审计、法制等单位成立抽查审计工作组,对龙门镇中心村专项扶贫项目开展了抽查审计,该项目涉及到的财政补助资金较大,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是腐败易发高发的领域,目前,抽查审计组已向龙门镇反馈了审计结果,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其限期整改。
“微腐败”现象在基层存在,更在扶贫领域中有所蔓延。为了切实从源头上遏制扶贫领域“微腐败”问题,市中区制定了《关于惩防衔接专项防治项目的实施方案》,对查处的扶贫领域“微腐败”案件做到“一案一剖析、一案一警示、一案一建议”。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毛春燕李弘
新闻推荐
回旋、抖动、腾空、串绕、抡高,东兴区大佛寺广场上,经常会出现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他用一根线、两根抖杆,舞出千姿百态。老人名叫祝枝洪,舞空竹一年多。他说,舞空竹不仅让他身体更健康,也让他的...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