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内江新闻 > 正文

花椒树绿了 群众腰包鼓了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17-12-13 06:02   https://www.yybnet.net/

万亩花椒基地气势不凡。

当地村民在花椒地里劳作。

建设花椒烘烤车间。

内江市东兴区新店乡推进万亩花椒产业实施精准脱贫

□唐明润 李建明 文/图

12月10日,内江市东兴区新店乡上塘坊村,连绵起伏的山丘笼罩在冬日的薄雾中。

上午10点,太阳冲破迷雾,慢慢揭开了万亩花椒基地的神秘面纱。

山丘上,一排排花椒树郁郁葱葱,排列有序。山腰间,一颗颗翠柏突兀挺拔,掩映其间。山脚下,一座座民居清新整洁,错落有致。放眼一望,整个花椒基地绵延在无尽的山丘、沟壑之间,映照在清澈明净的池水之中,宛如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村长卷。

在上塘坊村二组,笔者发现,10余名当地村民手持木钩和剪刀,熟练地为花椒树打尖。茂密的花椒树丛中,不时传出阵阵欢声笑语……

贫困户

有了“摇钱树”挣钱看家两不误

上塘坊村,是万亩花椒基地的核心区。由于不少贫困户通过花椒树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所以这里的花椒树又被他们称为“摇钱树”。

今年64岁的刘玉蓉是一名育苗工,在花椒基地打工已经两年多了,看着自己培育的花椒苗一天天长大,又一株株移栽出去,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高兴。

每次出工,刘玉蓉总是不停地忙里忙外,好像总有使不完的劲。她对笔者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自从建了花椒基地,我家每年就有2000多元的土地承包费,既守住了家,又能在基地干活,每个月还有1000多元的工资。都这把年纪了,还有这样的好事,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作为贫困户,刘玉蓉曾经住过茅屋,盖过瓦房,也建过砖房,一辈子忙忙碌碌,换来的却是年年还债年年借钱,从来没有还清过。“家里的母鸡下了蛋,从来舍不得吃,得存起来换油换盐呀。”每当回想起那些艰难的岁月,刘玉蓉都禁不住感慨万千。

如今,刘玉蓉不仅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而且还清了债务,银行里有了存款,腰杆挺直了的她自豪地说:“家里新换了大彩电,安装了热水器,下班回家就能洗上热水澡。”

74岁的刘胜宝育有一儿三女,早已儿孙满堂,却不愿意随孩子们进城享福,成天呆在老家,和邻居们一起到花椒基地务工,日子过得逍遥自在。

别看刘胜宝年过古稀,当过多年生产队长的他,是个“老把式”,施肥、浇水、剪枝、除草,样样精通。

“都是些轻巧活儿,大家一起出工,干得很开心,月底工资兑现,过年可以随便给孙儿孙女发大红包。”乐观、健谈的刘胜宝如是说。

最让刘胜宝开心的,是村里再也没有撂荒地,就连以前杂草成林的荒山荒坡也栽满了绿油油的花椒树,土地再次焕发出盎然的生机。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振兴乡村,就应该是这个样。花椒基地通过产业支撑让乡村富裕起来,漂亮起来。”刘胜宝对家乡的发展充满信心。

村党支部书记杨晓平介绍,上塘坊村是省级贫困村,共有贫困户117户、380人。2015年1月,乡上引进四川万丰鼎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成立了万丰鼎盛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启了花椒产业脱贫之路。从此村里的变化就一天一个样,有劳动能力的人几乎都在花椒基地务工,人均年收入超万元。1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产业帮扶带动,人均收入达3200元以上,成功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上塘坊村也于2016年退出贫困村的行列。

企业

有了“摇钱树”扶贫赚钱能兼顾

走进万亩花椒基地,顿感气势不凡。登上制高点,随风摇曳的花椒树尽收眼底,丰收的希望在心中冉冉升起。

基地负责人告诉笔者,以上塘坊村为中心,目前已有4个村加入了九叶青花椒种植的阵营,总面积达到11000余亩。贫困户和当地村民靠着出租土地,累计收入达到500余万元。300余人成为基地聘用的固定生产工人,累计实现务工收入600余万元。

基地形成规模,人力成本支出巨大,公司和专合社能否盈利,基地能否持续引领贫困户脱贫、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走访了相关人员。技术员吴忠文驾轻就熟地算了一笔经济账:每亩地种植九叶青花椒树90至120株,现有基地可以种植花椒树100万至130万株,年产鲜花椒600万公斤以上。到2018年,万亩花椒基地将全面投产,可实现产值1亿元以上。除去肥料、农药、人力成本,每年可实现经济收益5000万元以上。

搅拌、运浆、砌砖、抹灰……在公司旁边的一片开阔地,笔者见到了正在为花椒烘干车间建设紧张忙碌的工人们,烘烤灶、烘烤机、筛选机、精选机等设备正陆续安装调试。他们的脸上,满含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据四川万丰鼎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魏良刚介绍,一期烘烤车间投入使用后,每天可烘制干花椒10万公斤,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花椒的保质期,而且可以为当地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为了增强扶贫实效,拉长扶贫链条,该公司还专门建立专项扶贫救助基金,对辖区内贫困户及有特殊困难的人群进行专项救助。基金来源主要采取管理层员工捐赠和公司利润提成注入的方式筹集。去年以来,公司员工积极响应,每月可筹集扶贫救助资金10000多元。他们中,总经理王涛更是将每月8000余元的工资一分不剩地存入专项扶贫救助基金的专门账户。目前,基金的救助功能已经启动,1名在花椒基地工作的困难员工已享受到救助。

据了解,按照四川万丰鼎盛公司的规划,到2022年,将分五期累计在新店、双才、双桥三个乡镇建成花椒基地10万亩。届时,公司预计将提供固定岗位5000个,花椒采摘期还将临时聘用工人11000余人。公司的业务也将由花椒种植拓展到花椒油生产及花椒精油提炼等精深加工领域。

政府

有了“摇钱树”精准脱贫有出路

据乡党委书记谭顺芬介绍,新店乡地处东兴区北部,距内江主城区35公里,拥有农业人口23000余人,外出务工人员近10000人,是典型的农业乡、劳务输出乡。基础落后、劳力短缺、地方财政资金有限、农业农村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脱贫攻坚任重道远。

一方面,农民缺资金、缺技术、缺项目,另一方面,农民手里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如何找好结合点,将资源变为资本?

2015年,经过反复调研论证,新店乡党委、政府决定吸引有头脑、有门路、有实力在外优秀人员来乡创业,并通过加快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让土地活起来。

现场考察中,四川万丰鼎盛公司负责人惊喜地发现,新店乡独特的小区气候和土壤条件,正是他们寻找已久的青花椒种植的风水宝地。

然而,对于土生土长的村民们来说,种花椒能否算得过账,却有个大大的疑问。

是否发展青花椒?乡党委、政府没有武断决策,而是组织村民代表到邻近县区的花椒种植基地实地考察,将决策权还给了村民自己。

考察回来,几名村民代表主动找到谭顺芬,强烈要求立即发展青花椒。面对谭顺芬沉吟思索的神情,村民代表们急了:“种青花椒总比土地撂荒强吧!”

在广大村民的支持下,新店乡立即启动土地依法流转经营程序,并于当年8月将上塘坊村土地经营权在内江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挂牌,成功流转。

为扶持产业发展,政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600万元,改善上塘坊村生产便道、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并在项目资金使用协议中明确规定,政府性投资入股,以总额的2%至5%的标准分红,红利的50%作为村集体收入,用于公益事业,50%用于贫困户的分红。从此,村集体和贫困户都有了固定收入。

谭顺芬说,深化农村改革,实现乡村振兴,依托产业发展,积极融入区上花椒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精准脱贫将更有底气。为此,该乡将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跟着产业走”的工作理念,创造更加宽松的社会环境,将现有资源和外来资本结合好,引导更多优秀人才来乡发展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绿色生态的现代农业产业,同时探索更加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国家投资实现效益最大化,坚决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

据悉,由于花椒基地带动产业扶贫成效显著,东兴区已规划发展40万亩青花椒种植,作为精准脱贫的支柱产业。

新闻推荐

对接“奔驰、奥迪汽车4S店”项目——“华星”赴经开区考察

(记者胡信柯)近日,马来西亚拿督、华星汽车集团执行董事、华星锦业集团副董事长杨宇捷一行到经开区对接“奔驰、奥迪汽车4S店”项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陈伟全等陪同考察。...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

相关新闻:
纪检监察动态2017-12-12 08:04
猜你喜欢:
评论:(花椒树绿了 群众腰包鼓了)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