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改区域规划意向图
棚改区域规划意向图
◇本报记者 韦小梅
看到20年之久的“老农行居民楼”与周围的老旧居民楼房一起被推土机推倒的瞬间,内江高新区胜利街道棚改居民刘怀亮心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回想20年前,他自豪地搬进这栋当时最新的“老农行居民楼”。20年过去了,随着城市发展,这样的小区慢慢变成了刘怀亮记忆深处抹不掉的“底层散发的臭气,淌着的脏水,夜晚还有老鼠满地跑的小区”。能够有一个干净、卫生、舒适的居住环境,成了“刘怀亮们”多年来共同的梦想。
4月23日上午,经过多轮竞标,内江高新区高铁片区A7-2地块成功出让。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将实施胜利·光耀城项目。
这是全市最大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标志着内江高新区胜利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第一个定向销售限价商品房小区正式拉开大幕。
三个创新
让棚改居民享受最大政策红利
棚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内江高新区率先采取了“限房价竞地价”模式,通过政府引导,被征收人自主购买定向销售限价商品房进行安置,快速推动了区域棚改进程。
创新理念,因时制宜改进安置方法。一是规划理念创新,以微观城市设计为引领,“窄马路密路网”整体控制棚改区域城市形态,实现区域整体改造。二是安置方式创新,因时制宜提出“定向销售限价商品房”,通过货币化模式实现实物安置,居民安置灵活自主,大大提高安置小区品质。
加强监管,多管齐下保障项目实施。进一步明确细化各部门监管职能,对于购房用的补偿资金,通过政府搭桥、四方监管,严格限制资金走向和使用进度;对于房屋建设,通过事前细化设计,明确每一个细项建设标准,开发商照图施工,住建部门严格打表,有效确保房屋品质。
注重民生,让利于民鼓励居民回迁。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以确保棚改居民“住有所居、实现平衡、改善居住”为原则,在保障开发企业“合理竞价空间”的前提下,让利于民,尽量降低限制房价,引导居民回迁,选择购买定向销售商品房。
“刘怀亮们 ”成为首批享受到“三个创新”红利的居民,从此“老农行居民们”将走出“脏乱差”,迈进推窗见园、开门见绿的“胜利·光耀城”,同时享受成渝高铁内江北站、汽车客运站、购物街、超市、农贸市场、学校等周边配套。
记者从内江高新区住建局了解到,胜利·光耀城项目专为内江高新区胜利片区棚户区改造(一批次)被征收居民提供了6种户型的商品房,建筑面积最小78.72m2,最大121.45m2。限制均价低于周边同档次开发楼盘1200-1500元/平方米。目前,已有80%的住宅棚改居民选择了胜利·光耀城限价商品房作为他们自主安置房。
三年行动
力争完成3162户棚户区(城中村)改造
胜利·光耀城项目的实施仅是内江高新区创新举措开展棚改工作的一个缩影。记者从内江高新区了解到,为推进产城融合、以人为本的高新技术绿色产业新城建设,内江高新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2018年至2020年城镇棚户区改造工作部署,启动实施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工作三年行动,全力推进辖区棚户区改造工作。
内江高新区2018年全面打响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攻坚战,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辖区现有约3162户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其中,2018年实施棚户区(城中村)改造1251户;2019年实施棚户区(城中村)改造1226户;2020年,实施棚户区(城中村)改造685户。
聚焦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内江高新区一直致力于探索研究,在近年来内江市国有土地房屋征收货币化安置方式的基础上,探索创新村镇农房的货币化安置方式,既保障了村民的合理居住水平,又提供了多样化的住房保障需求,实现“拆得掉、安得下、留得住”,使城中村居民也享受到货币化安置带来的便利。
新闻推荐
内江市文化学者甘光地:升级牛肉面工艺,满足更多异地消费者需求
本次参与评选的作品,总体水平是不错的,其中还涌现了一些具有现代设计感、非常有创意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在实际运用中还有提...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