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内江 今日资中 今日隆昌 今日威远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今日内江 > 正文

弘扬劳模精神 争当“甜城工匠” 编者按:

来源:内江日报 2019-05-01 07:55   https://www.yybnet.net/

李丹(左二)为学生分析试题

付应华(右一)检查旱育秧情况

李贵春(右一)正在讲解技术

王在良检查果树苗长势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作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的总体部署,给广大劳动者指明了新时代奋进方向,提出了更加具体的标准要求,凝聚了全社会崇尚劳模精神、追求工匠精神的广泛共识。

今年“五一”,东兴区推出三名劳动模范和一名“甜城工匠”的事迹,他们战斗在全区各条战线,他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全区上下学习的榜样。

◇本报记者 钟雨君 文/图

牢记承诺,18年坚守只为家乡变样

——记四川省劳动模范王在良

“莲花水库是我们镇最大的水库,可灌溉6个村,大坝就修在前面几百米的地方。我们村已引进业主,在水库周围流转土地1000余亩,发展规模化种植,去年底已种植春见、青见、爱瑗38等优质柑橘品种300多亩。”站在东兴区永兴镇莲花村办公室后面的小山顶上,村支书王在良指着各处的产业向记者介绍。环视周围的小山丘,能看到整齐的薄膜上是绿色的西瓜苗,间种在果树之间,让莲花村生机盎然。

“我们村不仅有‘一环路’,还有‘二环路’,公路都通到了村民家门口,除种植业外,还利用水的优势,发展了养鱼,还有一户企业是砖厂。”王在良带着记者走在环形村道上,不停有村民与他打招呼,交谈最近情况。

绕全村走一圈,看到的是环境干净整洁,一派祥和,“我们村2017年被评为市级四好村,2018年又被评为省级四好村。”王在良很有底气地说。

事实上,作为莲花村党支部书记,今年58岁的王在良个人也获得过诸多荣誉。他先后被评为“东兴区第三届十佳青年”“内江市第五届劳动模范”“四川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好人”,他还是市第七届人大代表。“我们村有今天,王书记要记一大功。”村民们如是说。

莲花村地理位置偏僻,发展较为缓慢。2001年11月,村“两委”换届,在村民的一致拥护下,有经营才干、当过企业领导,一直依法经营、诚信为本的王在良,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任职大会上,王在良向乡亲们庄严承诺:“我只有一个心愿,一定要让莲花村变个样,让全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努力。”18年来,王在良从未忘记自己的这一诺言,陆续为群众解决了困扰他们多年的村组道路、饮水、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他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积极动员村民义务出工出力,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完成了长5.3公里的村组道路铺筑工作,方便了群众出行。实施红层找水工程,为全村500户居民开通了自来水,保障了群众生活健康。实现了群众长期以来“油路通到家门口”“吃上健康自来水”的美好愿望。

他结合实际提出了把发展“水产、水禽、水果”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并积极协调镇信用社贷款50多万元,解决群众缺资金的问题。采取“支部+协会”的产业运作模式,成立了莲花专业合作社,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种植养殖产业中,与村民签订订单,村里迅速发展了养殖、种植大户达30余户,人均年增收2000多元。丰收的成果让村民更有了信心,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还被东兴区金融机构授予为“信用村”。

“每年春节里,我都会到村里走几天,和大家拉家常,看村民们年过得怎样,有什么新的想法,有些什么困难需要解决。”王在良告诉记者。他认为只要把村里的事、群众的事,当成自己家里的事看待,就一定能想办法解决好。

村里孤寡老人生病住院,他立即帮助垫付医药费,逢年过节,为老人添新衣,购置日用品;贫困户建房有缺口,他送去建材;村里修建道路有资金缺口,他首先捐资2万多元……18年过去了,村民遇到麻烦和困难,依然习惯先去找他,都说看到他,就看到了希望。

“做一名党的基层干部,就应该兑现诺言,党和政府给了我这么多的荣誉,我更应该珍惜,不让荣誉贬值。”王在良感慨道。

从“钻家”到专家

——记“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甜城工匠”李贵春

“这根管子其他几项指标都到位了,就是圆度还有点差距,得重新再调配一下……”刚检查指导完工人的产品,又接到销售人员电话,询问客户提出的几个技术要求能否解决,日前,在四川新明塑业有限公司,李贵春一边忙碌着,一边接受了记者采访。

今年44岁的李贵春是东兴区小河口镇洪桥村一名普通村民,高中毕业后到沿海一带务工,三年后回到内江,开始从事PVC塑料管材行业的工作。

20年来,李贵春在前行路上不断钻研,先后参与了“建筑用PVC消音螺旋管”“通讯用PVC双壁波纹管”等近20个项目的研发,助力越来越多含金量高的“内江制造”产品远销省内外。作为同事们心中的“专家”,他所带的十余名徒弟,也成为了同行业技术技能标兵。

“我们公司一直鼓励职工搞技术创新研发,还经常送我们去其他企业参观并培训,虽然我只有高中文凭,但一直喜欢钻研技术,大家都说我是‘钻家’。”李贵春笑道。

2010年12月,李贵春收集整理多年来“PVC抗静电阻燃复合管”的生产资料和工艺,编写了《煤矿井下用聚氯乙烯核心技术及创新点》内部文献,对“PVC抗静电阻燃复合管”的工艺更新起到一定引导作用。同时,公司为满足煤矿矿山生产需要,引进两条“矿井下用塑料溜槽”生产线。李贵春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对溜槽产品的平整定型、物理性能、抗静电性能、阻燃性能等行业技术指标进行探讨、研发。经过研发团队努力,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行业标准,如今产品畅销贵州、云南等地矿山。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6月25日,由李贵春主导研发的产品“煤矿井下瓦斯抽放组合观测装置”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为了成功研发这个产品,从2011年开始,我们就去山西、河南等地的大型煤矿实地考察学习,与各煤矿技术总工和瓦斯抽采科负责人深入交流,并进入地下几百米的瓦斯抽采区现场学习、实地操作。”回忆起研发的过程,李贵春仍然很兴奋。

“这个研发成果不仅帮助广大煤矿解决了在瓦斯抽采过程中的许多技术难题,也给煤矿安全作业作出了一些贡献,更让内江产品能远销河南、山西、云南等省份,两年时间为企业创收几十万元。”李贵春认为,搞研发,沉下心来坚持是最重要的,“虽然耗时几年时间,但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

2015年11月在贵州六枝矿业集团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后,李贵春开发创新出一种矿山新型排渣器,深受六枝矿业集团盛安矿、大运矿、和达矿等矿山客户的欢迎,并于2016年2月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已到专家评审阶段。

李贵春的创新研发团队从未停止前进,2015年10月创新研发的一种新型气水分流器获得成功,于2016年2月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已到专家评审阶段;2015年12月研发出一种大口径塑料三通管的制作方法,于2016年2月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已到专家评审阶段;2017年7月申报“高效瓦斯抽采封孔装置”国家专利;2017年9月荣获双层压风吹水瓦斯抽采套管国家专利证书。

2016年4月,李贵春获得内江市“五一”劳动奖章,同时获得“十大甜城工匠”的称号,2018年获得“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面对这些成绩,李贵春说:“荣誉是对我的鼓励,更是对我的鞭策,我会再接再厉,更加用心钻研,创新研发更多实用的新产品。”

农田追梦人

——记四川省劳动模范付应华

“前段时间到大治等乡镇了解了今年油菜新品种‘星奥油478’不结籽的情况,结合全省情况,应该是这个品种的菜花口感较甜,被鸟儿吃了,影响了结籽。”近日,记者找到东兴区农业农村局种子管理站付应华的办公室时,他正在整理调查情况。

作为一名在农技战线上工作了41年的高级农艺师,付应华为内江、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内江农业科技推广战线的袁隆平”。41年来,付应华走遍了东兴区所有的乡镇和行政村,收集样本,推广良种,试验示范,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他先后承担了南方稻区全国水稻区试,小麦、水稻、玉米等省区试、市区试,平均每年承担各级区试30多个,最多的一年达60多个。

为了认真做好每一个试验,他早上7点出发,晚上8点后回家,中午在乡下吃便餐,一年在田间地头工作200天以上。每年要写试验总结30多个、10多万字,还要完成各种试验表格。

到了种子收获季节,付应华就更加忙碌。在集中收种的三四十天里,为了抢天气、抢进度,方便农民,他至少有10天以上通宵达旦地帮着收种。曾经每天收种量达20万公斤,人累得连洗澡都站不稳,只能坐着洗。

由于长期劳累,2005年5月,付应华被医院确诊为肾功能衰竭,必须住院治疗,每周血液透析两次,每次长达4小时。躺在病床上的他想的不是自己的病,而是那些试验田,那些水稻、玉米、小麦……

不能直接到田间地头指导,他就躺在病床上编写出《怎样正确选购种子》等技术资料发放给农民。有一次,他刚做完透析,想到还有一个省上的试验项目,始终不放心,便叫人开车送他去试验地。在妻子的搀扶下,他颤巍巍地来到地里,本想示范一下,结果一个趔趄差点栽倒在地里,让在场的人都感动不已。

2006年,在各方爱心捐助下,付应华成功换了肾,医生建议他休息半年。可住院仅40天后,他就回到了试验田,他说:“回到工作岗位上,才感到踏实。”

近年来,付应华承担了省农业厅下达的“小麦新品种”生产试验和内江市、东兴区新品种示范园区建设任务。在小麦生产试验中,他推荐到省审定的12个品种中有8个通过并在全省推广应用。在承担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他得出客观详实的数据,为全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提供了科学依据,写出了75篇有价值的技术资料和科技论文,其中有15篇在国家、省、市等相关报刊发表。

虽然已临近退休,但只要哪个乡镇、村组的农作物出现问题,就能在哪里看到付应华的身影。查看农作物情况,详细了解过程,分析原因,解决问题……他认真的态度、丰富的农技知识、科学的分析,总是让群众信服。“我要为农业发展站好最后一班岗,为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付应华充满深情地说。

41年的付出,付应华获得了诸多殊荣,不仅被评为内江市劳动模范,四川省劳动模范,还是四川省先进工作者,但他始终保持着基层农业科技人员专注坚守的信念和乐观坚毅的品质,他把岁月奉献给了农田,精心呵护着那一株株绿色的希望。

创新“传帮带”,“亲”“勤”育新苗

——记内江市劳动模范李丹

东兴初中副校长李丹,是一名中学历史高级教师,也是一名中共党员。她得到的荣誉很多,“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贡献奖”、第五届“内江市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第六届“内江市劳动模范”、内江市教学名师……

在李丹的办公室里,记者认真了解了她在学校教学管理中搭建的“三课”教学平台,创新的“传、帮、带”管理办法,将管理、教学、研究、指导融为一体的创新工作轨迹。

李丹主持创新的“师徒结对”工作管理办法,就是每年秋季学期初,学校开展“师徒结对”工作,开班辅导新入职教师,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工作开展以来,全校已累计培养青年教师97人。

李丹还带头成立了“智慧课堂工作坊”,开班辅导智慧班教师、备课组长和教研组长。学校派智慧班教师到宜宾、浙江等地研学,参加全国教育信息化2.0理论解读与实践交流会,进一步提升了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的能力。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高晓萍、孟科等教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蹲下来”的方式倒逼智慧班教师快节奏学习,实现了专业技能与智慧教育技术的深度融合,展现了现代课堂的艺术魅力。

创新教学研讨“1234”模式,即备课组每周1次集体备课,教研组每月1次教研工作例会,毕业班每月1次学情分析会,新教师每学期1节研究课,骨干教师每学期1节示范课,学校每学期举行1次优质课大赛,教师每学期撰写1篇教学论文。每学期两次教育教学“六认真”工作检查,两次分层教学工作抽查,教师每学期听课不低于20节。每学期3次教育教学工作专题沙龙活动。教师每学期在师德修养水平、教育信息化水平与教学能力、转化学生工作、家访工作质量4个方面得到提升。

探索出“三分层、两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制订出ABC三层目标,从解决基本问题,到完成知识飞跃,再到求发展、求创造的过程。授课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教师的引领达到“启迪智慧→碰撞智慧→生成智慧”的教学目的。

另外,李丹老师创建的学生“合作成长小组”, 促进了学生自律学习、快乐成长;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到校和学生一起听课并参与课堂互动,教师现场答疑,让家长了解教育、体验教育、决策教育,搭建了家校共育的联动桥梁;班级管理制度,坚持值日班长“晨汇报”、班委干部“周总结”和科任教师“包干”制度,让学生凝聚了强大的团队力量,经过三年锻炼,成为合作意识强、竞争意识够、有思想、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学生。

从事教师工作26年,李丹就当了26年的班主任。她以“亲”为主,以“勤”为辅,坚持“小组抱团”成长和“爱心、细心、耐心”长线教育,为东兴教育培育出无数的灿烂之花。

新闻推荐

内江实施就业“十大专项行动”有关政策解读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推动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内江市提出实施就业“十大专项行...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弘扬劳模精神 争当“甜城工匠” 编者按:)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