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资中新闻 > 正文

甜城湖摆渡人:我在水上看内江

来源:内江日报 2016-04-22 08:04   https://www.yybnet.net/

岁月是旧城墙上斑驳的光影,岁月是南来北往匆匆的过客,岁月是静静流淌的沱江水,千百年来的历史沿袭,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让内江愈发的蓬勃生动。当穿城而过的沱江河,变为新生的景观甜城湖,那水上的摆渡人,也成了往返在沱江之滨的移动的见证人,沿河两岸一点一滴的发展变化,都在他们眼中,在他们心里。

近日,记者沿甜城湖畔行走,领略美景,探访变迁,也走近甜城湖摆渡人,听他们摆谈内江的故事——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姜晓凤实习生龙朝阳文/图

悠悠江水,徐徐清风。甜城湖是每个内江人都乐意说起的内江景观。

4月21日,记者沿甜城湖畔步行,惬意的湖上风光尽收眼底。沿着大洲广场的石梯而下,北渡码头就在此处。只见河岸绿化带生机盎然,丰茂的绿植品种多样。白色的台阶旁,是供人们休憩的休闲座椅,候船的乘客们也在此等候。

河岸两边,高楼大厦林立,交通也早已四通八达。顺着湖畔栈道步行,不时能见到人们三五成群,沿湖散步观光,间或有垂钓之人,安然静坐,独钓一湖春秋。

——如是,这风景宜人的甜城湖畔,已成内江人休闲的好去处。

船儿变——

从人力到驾机合一

今年49岁的陈来学是甜城湖上一名水上司机。

1966年,陈来学出生在资中县明心寺镇,因为父辈以船谋生,陈来学从小就“近水楼台”与船结缘,在船上度过了很多快乐的童年时光。

7岁时,陈来学时常跟着父亲在船上玩耍,对沱江河以及河上过往船只很感兴趣。如今,在甜城湖上开船的他,对早年的船还颇有印象。

“跟船打交道这么多年,船的变化,其实也是内江城市变化的一个细节表现。”陈来学说,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内江的船都是靠人力拉。尽管可以划桨,但逆水行舟时,相当困难,这就需要人来拉船。一艘满载沙石的船,往往需要六七个人才能拉动,非常耗费人力。

1970年以后,有了专门拖船的机动船,名曰“拖头”。拖头分驾驶室、机舱和水手室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配备两名操作人员。拖头后面,四五艘船被绳子连在一起,被拖头牵引着前进,叫做“被拖船”。“就像是糖葫芦一样,串成一串,只是木棍换成了绳子。”陈来学说。

当时,机舱决定船的前进方向,而驾驶员负责开动或停靠船舶,水手则负责停靠船只的拉绳工作。驾驶员通过摇响船上的铃铛向机舱传递信号,通过喇叭向水手传递信号,而水手则通过吹口哨的方式传递信号。几个部分协调配合,才能将船开好。

陈来学回忆说,大约从1989年开始,内江才有了驾机(驾驶和机舱)合一的机动船,也就是现在我们乘船赏湖时乘坐的船只类型。1983年,陈来学正式开始学习开船,后来,从事从资中县银山镇运送沙石到内江倒湾、大洲坝、浮桥、六街等几个码头,直到1993年。

去年4月,陈来学成为了甜城湖水上司机的一员,在北渡码头和东渡码头轮流行船送客。

“经常有从外地回到内江的人坐船耍,都说内江的变化大。”手里转动着船的方向盘,看着平静的湖面和两岸林立的高楼,陈来学感叹道:“跟我们以前开船的时候相比,内江的变化确实太大了,以前大洲广场外面都是芭茅,现在修起了防洪堤,而且到处都修起了新房子。”

桥梁变——

从水上浮桥到跨江大桥

船,是交通工具,也是沱江河上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船的变化也体现了内江的逐步发展。

河岸景观和水上桥梁的变化,让每个内江人都有着非常直观的感受。而在水上游走的船师傅们,无疑更有发言权。

陈华良也是甜城湖水上司机之一。据他介绍,西林古渡至北渡码头是内江最早的一条航线,在几座跨江大桥和东渡码头尚未建起的时候,西林古渡承担着重要的交通任务,许多老内江人从这里乘船来往于沱江河两岸。

“以前的沱江河上,打鱼船、沙石船、载客船往返不停,总共有上百艘之多。”陈华良说,这样的场面,每天如此,可谓甚是壮观。

然而,在水上风景壮观的当时,河岸却只是土坡,更没有绿化植被,没有人行栈道,涨水的时候,市中区河坝街一带的街道都会被淹没。

渡船驾驶员邓维东告诉记者,以前的河坝街相当热闹,卖粮食的、卖木材、卖布料的、卖小吃的……各类商贩在此云集。而让这里人多起来的原因就是浮桥。

说起浮桥,相信许多老内江人都有印象。因为除了渡船,连接东兴区和市中区的就只有浮桥。这条一头连接市中区河坝街,一头连接东兴区老街的水上浮桥,从明朝修建时到2010年“退役”,历经了400多年风雨,承载着内江人太多的记忆。

内江文史爱好者彭应钦在《浮桥记忆》一文中写道:“浮桥是用二十多只渡船间隔排列,用粗铁丝拴着巨石沉入江底固定,上面用大木料把船捆绑在一起,再在木料上面铺上木板,装上简易的栏杆而成。浮桥是季节性的,每年汛期过后,国庆节之前就搭浮桥;五一节过后,汛期到来之前就要拆浮桥,年年如此。船工们搭桥和拆桥都很熟练,速度也快,一天一晚就能完成。”

据了解,1969年6月,沱江大桥建成通车,极大缓解了浮桥的通行压力,也成为了内江第一座跨江大桥。“浮桥不能过汽车,只能过自行车和摩托车。”陈华良告诉记者,沱江大桥的修建,为两区居民的交流提供了极大便利。

1988年9月29日,西林大桥竣工通车;2005年12月23日,桐梓坝大桥竣工验收。两座大桥的修建,让内江市中区和东兴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通过浮桥和渡船出行的人渐渐减少,但是它们仍然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景观变——

从沱江河到甜城湖

2009年内江天宫堂水电站建成发电,沱江河段出现了甜城湖,一切都发生了变化。甜城湖出现后,沱江上的景色变得更加迷人,沱江河与内江市民的距离也越来越亲近。

“甜城湖围起之后,以前的沙石船、打鱼船都被清理了出去,浮桥也在2010年的时候被拆掉了,沱江河上就只剩下了一条渡船。”陈华良告诉记者。

“以前沱江两岸都是瓦房,要不就是土坡坡,枯水期的时候,只有河中心才有点水,很不好看。而且河坝街这边全是沙石厂,灰尘很重、路也很烂。”邓维东说,现在沱江河水一年四季碧绿清澈,周围修起了高楼大厦,岸边就是亲水步道,市民们可以来这里休闲钓鱼、锻炼身体,很方便。

记者在北渡码头看到,由内江市市中区人民政府制的健康步道简介,上面写着:“此条健康步道自西林北渡至圣水寺,全长约3000米,设有31个步行距离提示标志及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提示牌。”

实际上,除了锻炼身体,甜城湖畔的休闲健康步道也为内江人民观览甜城湖提供了绝佳位置。

新闻推荐

今年养老金会增加吗?

网友“付文义”:我的父母领养老金已经几年了,以前买社保时说好是每年要上涨。为什么今年已经过去几个月了,现在养老金一分没有涨呢?请问今年涨养老金的事,是不是兑现不了?资中县政府回复:...

资中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资中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甜城湖摆渡人:我在水上看内江)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