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 李斌
有的人平日里开着“奔驰”和“宝马”车,却以没有正当职业为由申请低保,而在广西柳州市,却有低保对象主动退保。记者从柳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服务中心了解到,2009年该市共有1874个低保对象主动退保。
自食其力找出路
主动退保成风尚
柳州市柳北区胜利街道办事处前锋东社区的黄红梅是主动退保的低保对象之一。她在社区居委会的帮助下在柳北大市场内找到一个摊位卖小食品,每月有了七八百元的收入,于是她主动放弃了低保。这个冬季,黄红梅每天都要在冷飕飕的风中卖小食品,但她的脸上始终绽放着笑容。黄红梅说:“我摆摊卖小食品有了相对固定的收入,已经不适合领低保金了,主动退出可以让低保资金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前锋东社区郑荣飞在与一家建筑公司解除合同后,一直没有固定工作,2007年又因车祸骨折,没能得到肇事司机赔偿的他陷入困境。在向社区反映困难后,他获得了低保。2009年3月,郑荣飞夫妇在胜利小区做起卖菜的小生意,夫妇俩主动向社区提出退出低保,并对社区表示感谢。
低保户在实现就业后主动退保成为一种风尚。记者了解到,在柳州市柳北区锦绣街道、胜利街道,柳南区鹅山街道、河西街道、银山街道,都有不少主动退保的低保对象。柳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服务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去年柳州市共有1874个低保对象通过诚实劳动脱困后主动退出低保。
低保户就业愿望强
苦于无一技之长
柳州市柳南区鹅山路的张建桦也是主动退保的低保对象之一,她的话代表了很多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的想法:“现在年轻力壮就领低保,在小区、朋友圈里都抬不起头。现在找到了一份做家政的工作,感觉生活充实了很多,也活得更自信了。”
其实,很多低保对象也和张建桦的想法相似。“柳州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每月也有670元,城镇低保几经提高也只有260元,做一份工作总比坐等低保好。”多位低保对象表达了通过诚实劳动脱困的愿望,但苦于没有一技之长。
柳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服务中心副主任龙培俊也认为,大部分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确有通过诚实劳动脱困的意愿,但相当部分缺乏自食其力的技能。截至目前,柳州市共有城镇低收入家庭6461户、16426人,有相当一部分人具备脱困的潜力。
“救助穷人、不养懒汉”是低保工作的一个原则,但要低保对象实现就业,关键是要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前锋东社区居委会主任朱永洁告诉记者,这个社区在做到对低保户应保尽保的同时,积极引导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参与免费的劳动技能培训项目,并帮助他们就业、创业。这个社区有低保对象50户、83人,其中半数以上是老弱病残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2009年,这个社区安排了16名有就业愿望的低保人员参加免费培训,其中有12人找到工作并主动退出低保。朱永洁表示将通过积极引导和帮扶,帮助其余部分具备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就业、创业。
扶助困难群体
“授鱼”更需“授渔”
传统的扶贫方式习惯于对困难家庭送钱送物,这值得大力倡导和坚持。但给一些困难家庭送钱送物后,过段时间,困难户依旧困顿。问题症结就在于,这些家庭缺乏自身发展的能力。“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对困难群体的扶助,“授鱼”更需“授渔”。
“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激励机制,鼓励低保对象实现就业再就业。”柳州市民政局副局长俞林说。
根据民政部分类施保要求,柳州市民政局结合该市实际,对低保对象家庭、人员、标准实施科学分类,在政策上向最困难的群众倾斜:对低保对象中老弱病残的“三无”人员实施重点保障;对就业年龄段的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则在落实保障的同时开展岗前培训等就业帮扶,争取让他们自食其力,从而做到“救助穷人、不养懒汉”。
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培训就业科科长陈思华告诉记者,为鼓励就业困难群体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柳州市建立了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对参加创业培训、成绩优秀的,在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时,给予免除担保和全额贴息的政策。“扶上马”再“送一程”的联动机制有效激发了就业困难群体的创业热情,形成一人就业带动群体就业的局面。2004年至今有近6000人参加创业培训,有1800余人成功创业,就此一项共新增7400多个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柳州市还根据劳动保障、环保、民政、公安、计生等公共事业发展的需要,开发了大量公益性岗位。截至2009年底,这个市通过公益性岗位共安置5300余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新华社南宁1月23日专电)
新闻推荐
淘米、洗菜,喝牛奶、吃鸡蛋……许多人并不知道,烹饪和饮食的小细节中还有大学问。重庆市营养学会的专家指出,采用适当的烹饪方法和饮食习惯更能保持食物营养,否则甚至可能损害身体健康。烹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