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阿署达农民的三盼 ■ 本报记者 苏安静文/图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0-01-07 09:10   https://www.yybnet.net/

开栏语

让生活更美好,这是大家的新年祈愿。

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指出,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是今年从上到下的工作重点之一。当前,市民生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也正在面向全市公开征集今年的民生工程实施项目。

今天,我们推出“新年愿景”栏目,既是反映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对新生活的希望和渴求,又是为民生工程广征民意。

但愿在读者的广泛参与下,我们的民生工程能真如百姓所愿。

对东区银江镇阿署达彝族村农民来说,过去的一年是忙碌和收获的一年。

新年伊始,记者到这个村采访了解到,村民新年有三盼。

一盼:居住环境有更大改善

元月4日,记者来到阿署达彝族村。在“老村长大院”,村民起成柱告诉记者,今天一大早,他就和家人一道,将自家两层楼打扫得干干净净。

“开农家乐,环境很重要。在新的一年里,希望我家周围没有垃圾,周边的环境和空气更好些。”起成柱说。

他讲,近几年,东区倾力打造阿署达乡村旅游,阿署达彝族村环境有了很大变化:村里通过建垃圾池,成立专门保洁员队伍,对村民的日常垃圾进行收集和集中处理,日常生活垃圾带来的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春节快到了,我们准备打造一下自家的农家乐,把灯笼挂满周围;再将农家乐进行装修,做几个雅间;把门前绿化搞起来,种些花草。”

他告诉记者,阿署达山寨三面环山,一面向水,风景独好。几百年来,阿署达山民围塘而居,种菜种粮,繁衍子孙。

“传统的种粮种菜方式,没有让我们走上富裕之路。改革开放,让我们奔向了小康。”他说,现在,全村有近10家不同形式的农家乐,他家去年收入近10万元。

起成柱希望:“2010年,在政府的关怀下,大家齐心协力,让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

走访起成柱家后,记者来到阿署达村二组采访,村民鲍和平(水果专业户)正在自家园坝准备年货。

见记者到家,他指着陈旧的土墙房对记者说,他家房子1986年修建,现在已经有了裂缝,到了雨季,房子大落大漏,小落小漏,而且房子周围的围墙有的已经垮了,现在住在房子里,非常恼火。

他说,他家有4口人,两个儿子已到成家年龄,因房子破烂,一直不敢提亲。

他告诉记者,对自家房子,他们多次提出维修或重建,但东区银江镇打招呼要实施“统规统建”,不允许随意建房,所以他们不敢乱建。这事都快两年了,镇上还未出台“统规统建”办法,他们非常着急。

陪同采访的阿署达村原党支书王有兴接过话头:“目前,像鲍和平家这种情况的住户有30余户。”

村民王有兴和鲍和平期盼:新年,在新一轮农村惠民政策的支持下,银江镇政府早日出台“统规统建”办法,让居住在土墙房里的村民,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二盼:农资价格更稳定

“去年,我家种花菜和莲白4亩多,光卖菜收入就近3万元。你看,这花菜多好,如果按市场价1.8元一斤销给菜贩子,今年我家卖菜收入又可上万元。”4日下午,村民鲍和经在自家菜地,指着长势良好的花菜格外兴奋。

他说,今年国家对农业投入那么大,要是政策落实下来,他还准备再增加几亩洋葱和莲白。

在阿署达村山梁子菜地里,一些村民正在施肥、打药、除草。

村民鲍和江说:“去年,我家种了5分地的大葱,收入3000多块钱,种葱比种麦子、包谷划得来。新的一年,国家能适当平抑肥料价格,我们种大葱的积极性还会高些。”

在阿署达村,靠种菜致富远不只鲍和经和鲍和江两家。

阿署达村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在农村惠民政策的支持下,村民根据市场需求,靠种菜致富的有好几十家,有的还买起了小轿车。

走访中,一些村民表示,新的一年,一定要珍惜时间,吃透新政策,并根据市场需求,再多种菜,种好菜,多挣钱,让日子过得好起来。

他们告诉记者,近年来,国家制定了很多的优惠政策给农民,可刚到手的补贴没几天,又被农药、种子等各种农资价格不同幅度的上涨填进去了,农资价格上涨,抵消了农民的部分增收。新的一年,盼望国家能适当平抑肥料等农资价格。

他们说,要是化肥、农药、种子再涨价,那农民靠种植致富就没指望了。

三盼:生活平平安安

阿署达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搞了土地流转。一些土地出租,村上部分剩余劳动力得到了转移:有的村民从村上走出去,搞起了运输;有的外出打工;有的走上了经营之路。

在外地打工,利用元旦回到村里的村民鲍进超说:“当众多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后,安全问题令人担忧。每次上班时,我都会提醒自己要注意安全,不要受伤。”

他说,他有个外地农民工朋友,今年才30多岁。去年,那朋友在重庆的一个工地做活,从一楼往五楼上运玻璃,当到达五楼准备卸货时,没想到脚下的挡板突然发生松动,他连人带玻璃都摔了下去,结果造成了胳膊等多处骨折。可气的是包工头把他那朋友送到医院,支付了两千块钱的手术费后就不见了。到现在,那个农民工生活还不能自理,至今还留在重庆筹钱治病。“现在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民工,报纸、电视整天都说要关爱农民工,真希望我们这些在外打工的,不要受伤,能够平平安安。”

村民鲍和兴是阿署达村二组组长。在与记者交谈时,“平安”二字他十分看重。

记者在采访他时,他走出自家院坝,指着门前改造后的两车道水泥公路告诉记者,这几年,政府投资修了公路,自家又购买了运输车和羚羊小轿车。“安全行车,我们一点不敢放松。新的一年,我期盼村上人,多赚点钱,生活平平安安。”

新闻推荐

编辑同志我们于年元月与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

编辑同志:我们于2009年元月与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我们的月工资为2000元加提成,并于每月底付清。从2009年5月起,由于种种原因,公司资金出现周转困难,一直无法正常、...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阿署达农民的三盼 ■ 本报记者 苏安静文/图)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