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宁讯 (记者/李湘萍 林雪娜 尹华平 实习生/苏荃芬)精美绝伦的民间收藏精品,绚丽多彩的广西民族服饰,有滋有味的八桂美食……5月18日在南宁举行的国际博物馆日主场城市活动,广西民族文化精髓精彩亮相。
清代青花红彩云龙纹碗色泽明丽,商代青玉戈工艺精湛……自治区博物馆揭开了广西民间收藏精品大展序幕,陶瓷器、玉石器、书画、家具等200多件(套)民间藏品让观众大饱眼福。本次展览吸引众多民间收藏单位积极参与,展品丰富,类别多样,包括古旧艺术品和现代艺术品,以及广西地方特色藏品,尽显民间收藏的“真、善、美、特”。为满足观众了解更多文物知识的渴求,展览还配合开展一系列研讨会、讲座,邀请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深圳博物馆的知名专家到馆举办明清家具、织绣艺术、竹刻、古瓷、玉器、铜鼓等鉴赏活动。
广西民族博物馆成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大舞台。“霓裳风韵”大型民族传统服装展演少数民族服饰、旗袍精品时装表演,从视觉上让观众领略广西12个世居民族亮丽的传统服饰;低碳生活创意大比拼,从行动上展示了广西各民族人民低碳生活的智慧;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传统戏剧展演,桂剧、壮剧、彩调、邕剧等广西传统戏剧,加上侗族大歌、壮族嘹歌等原生态民歌展演,从听觉上让嘉宾们感受壮乡“歌海”的美誉。“博物馆日”当天,壮族织锦、毛南族花竹帽、草龙草狮编织等自治区“非遗”项目传承人现场传授工艺制作,吸引了许多前来博物馆参观的嘉宾,他们纷纷戴起花竹帽,托起草狮子,留影拍摄,连连称赞:“广西的民间艺人手真巧!”
各种美食香飘文物苑,来自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师正在这里展示美食制作绝活——南宁老友粉、桂林米粉、宾阳酸粉、壮族五色糯米饭、横县大粽、桂林豆腐乳及梧州龟苓膏等。设在舞台间的文化长廊,还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从第一批到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美食名录,并详细介绍了各种美食的制作流程和现场工艺展示及其文化内涵,以增加公众对广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的了解,增强公众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林雪娜)11月5日,“家园——黄格胜国画展”组委会在南宁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画展将于11月26日至12月4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这是漓江画派继2007年、2010年晋京举办“漓江画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