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历时四年精心打磨
据了解,宣城市作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拍摄一部以文房四宝为题材的影视剧,也成为宣城市一直以来的想法和愿望。
2008年,市委宣传部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围绕文房四宝成立了《文房四宝风云录》剧本创作协调组和创作组。创作期间,剧本创作同志深入实地体验生活,潜心创作,于2009年完成《文房四宝风云录》文学剧本初稿,为电视剧创作铺垫基础。同时,市委宣传部借鉴电影《春风化雨》成功合作拍摄经验模式,广泛联络,大力推进电视剧《文房四宝》项目的实施。
2011年,市委宣传部与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羽佳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确定三方联合制作电视连续剧《文房四宝》(暂定名),就合作方式达成共识,并共同商定由著名演员、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铁林牵头,著名编剧陈城东、韦华参与组建创作团队。
电视剧创作团队在多次实地考察,并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不断修改,几易其稿,最终确定电视剧剧本。电视剧主要通过清末至新中国成立时文房四宝业内人士的感人故事和艰辛奋斗,向人们展示宣纸、宣笔、徽墨等文房四宝独特的传统制作技艺和发展历程,彰显文房四宝传人在国家危难之际为捍卫民族文化瑰宝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勇于开拓的时代精神。
2012年10月,电视剧正式开拍,张铁林担任总导演并出演主角,台湾著名导演蒲腾晋担任导演,主要演员有李成儒、廖晓琴等。
拍摄:传统技艺纷纷展现
电视剧中最为出彩的地方当属系统的展示了宣纸、宣笔、徽墨等文房四宝独特的传统制作技艺和发展历程。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传统制作技艺,剧组主创人员数次来到泾县、绩溪、旌德等地,深入当地的文房四宝生产企业,深入了解宣纸、宣笔、徽墨的制作工艺和发展历史。
宣城市及周边县市的文房四宝企业对电视剧的拍摄也提供了大力的配合和支持。中国宣纸集团、泾县三兔宣笔厂以及绩溪制墨企业和黄山制砚企业先后两次派出骨干技术人员30余人,参与了电视剧拍摄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对整个的制笔流程进行了展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还原了诸葛制笔古法。”宣笔技艺传承人,泾县三兔宣笔厂生产技术厂长佘征军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非常激动地说。
“在拍摄现场,我们捞出了丈六宣,当时大家都非常的激动。通过电视剧,可以更加详细了解宣纸的传统制作技艺”。国家级宣纸技艺传承人、中国宣纸集团总工程师邢春荣介绍说。
由于受拍摄条件限制,剧组无法移机来宣实地拍摄。为此剧组邀请宣城市的文房四宝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全程参与了布景和拍摄等工作。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宣纸集团、泾县三兔宣笔厂的技术骨干们也纷纷“客串”起了群众演员,在拍摄现场就制作出了宣纸、宣笔、徽墨,将文房四宝独特的传统制作技艺展现在电视剧中。
“拍摄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导演蒲腾晋、鹿峰异口同声告诉记者。他们介绍,以前只知道文房四宝是笔墨纸砚,而通过电视剧的拍摄,他们对文房四宝的制作技艺和发展历程、对宣城的人文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期盼:弘扬文房四宝展示宣城形象
“辛苦100多天,是想通过这部电视剧来弘扬我们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符号,那就是文房四宝。”谈起对电视剧的期望,电视剧总导演张铁林告诉记者。
张铁林介绍,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对文房四宝的介绍很多,但是展现笔墨纸砚的工艺、生产流程的影视作品还不多。电视剧《文房四宝》(暂定名)系统地、形象地、生动地展现了笔墨纸砚的生产工艺流程,可以说是一次创新。他也希望电视剧的拍摄,能够在全社会掀起一个对文房四宝等传统文化重视的新高潮。
“这部戏是一次电视剧演出和制作的实践,也是一次文房四宝工艺的实践,更是一次文房四宝实用价值的实践。希望通过这个戏,能够带动更多的文房四宝题材影视作品出现。让我们的后人更多的了解文房四宝这一历史文化传承,让它们香火相传下去。”对于这部电视剧,张铁林投入了很大的热情,这部戏也寄托了他对文化传承的巨大期盼。
“以前知道宣城,只是知道宣城的风景好,但是通过电视剧的拍摄,更多的发现,宣城人,宣城的精神,是支持文房四宝传承和延续的最重要的一个根本。”张铁林介绍说。他同时告诉我们,相信伴随着电视剧的播放,越来越多的人将会对文房四宝,对宣城有着更加深刻和直观的了解。
目前,电视剧正在进行紧张的后期制作之中。
(照片由市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泾县讯 日前,泾县离休干部杨德柱将一份珍贵史料——创刊于1936年的《救亡日报》无偿捐献给了泾县档案馆,使这一保存好、价值高的抗日史料在馆内永久珍藏,成为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