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复兴
我们中国人过年,必得吃顿饺子。即便过去的年代里人再穷,别的年夜饭可以没有,饺子里的馅可以很差,甚至只是烂菜帮子,饺子也是得吃的。年夜饭的主角,自古以来就是饺子,雷打不动,无可更易。
在我人生的七十年里,年年春节都会吃饺子,但是,就像老话说的,糖吃多了不甜,饺子吃多了,也容易惯性而麻木,吃不出其中所蕴含的年味和超出年味的人生百味。
七十年,大年夜里难忘的饺子,有三次。
四十八年前,我去了北大荒,弟弟去了柴达木,家中只剩下孤苦伶仃的父母。这一年的饺子,无人帮父母准备,父母也无心去做,家里显得从来没有过的冷清。就在这一天的黄昏,我的三个留京的朋友突然来到我家,出现在我父母的面前。让我父母感到格外意外的是,三个人分别买了面、白菜、韭菜和肉馅。好像他们未卜先知,早已经料到我的父母在这一年的大年夜里没有心思包饺子了。他们不想让我的父母因我和弟弟不在家而留下饺子的空白。于是,他们一个人和面,一个人拌肉馅,一个人剁白菜和韭菜。这三样活儿,他们本可以在来之前做好,但他们商量好了,一定要到我家里完成,因为这样才会有过年的气氛,特别是案板上噼噼啪啪剁饺子馅的声音、窄小拥挤的房间里忙碌的身影,才会让我的父母感到他们并不孤单。
这一顿饺子我并没有吃着,但从父亲给我的来信中,我知道了这顿饺子他们吃得滋味别样悠长。父亲要我记住,这三位朋友代替我和弟弟出场,帮助我和弟弟弥补了这未尽的一份过年的情意。
四十五年前的大年三十,我还在北大荒。为过年,队上杀了一头猪,炖了一锅杀猪菜,剁了一堆肉馅。杀猪菜留在年初一吃,肉馅是年三十晚上包饺子用的,分给每人一份馅、一份面,包饺子要自己动手。包饺子不难,一般人都会,可没有包饺子的擀面杖和面板。我们知青三两结伴地去食堂,用洗脸盆打来面和馅,便开始动手包饺子了。大家各显神通,光是擀面杖就有好多种,有人用从林子里砍下来的树干,有人用断了的铁锹棒,大多数人用的是啤酒瓶子;几乎一致的是,大家都掀开炕席,把炕沿当成了案板。知青宿舍很大,一铺炕睡十几个人,一溜儿铺板长长的,被大家分成好多个案板,擀皮的、递皮的、包馅的,蹲在炕上的,站在地上的,人头攒动,人影交错,都集中在炕沿上。炕沿显示出从来没有过的威力,一下子面粉飞舞,那饺子包出了从来没有过的千军万马般的阵势。
饺子在大家嗷嗷的叫声中包好了,个头儿大小不一,爷爷孙子都有;面相丑的俊的参差不齐,但下到洗脸盆里,一个个饺子都像一尾尾小银鱼般好看。脸盆下是松木柈子烧红的炉火,脸盆里是滚沸的水花,伴随着大家的大呼小叫,好不热闹。尽管最后饺子煮好后几乎成了片儿汤,我们照样吃得开心。
去年的大年三十,我是在美国一个叫布鲁明顿的小城过的。来美国多次,头一次在这里过年。没有想到,饺子一下子显得比在北京还重要、还隆重。想想也是,没有饺子还叫过年吗?就像美国人的感恩节必须要吃火鸡一样,饺子在过年这一天必须高调出场。中国人不止我们一家,几乎小城所有的中国人都在好多天以前就开始采购年货。包饺子必备的大白菜、韭菜、葱、姜、蒜,在新开张的一家中国店里都有卖;肥瘦各半的五花肉,在新开张的一家德国肉食店里也有卖,回家自己剁馅。在那里常会碰到熟悉的中国人的面孔,不管认识不认识,他乡遇故知一般,彼此笑着将拜年的话提前说了。只是去那两个店要赶早,临近年三十,肉、菜都已经断档。幸亏我们提前买好了这一切东西,就等着大年夜包饺子了。两个小孙子,一个六岁,一个四岁,跟着一起凑热闹,沾了一手一脸的白面粉。我教他们包花边饺和合子,教他们在饺子和合子的四周捏上一圈麦穗般的花边,让他们兴致勃勃,忙得不亦乐乎。
饺子煮熟出锅的时候,来了几个单身的中国朋友,一起吃得兴味盎然。好像这一天饺子的滋味和平常日子里的饺子完全不同。我是第一次在国外吃饺子,也觉得格外不同,想是因为饺子馅里加进了一味特别的料,就是故乡年的味道,让在国外吃惯了的感恩节火鸡有了一个醒目的对应物。这个对应物,因为有了隔海隔洋的距离,而更多了一个指向明确的怀乡和回家的路标。
没错,只要有春节在,中国人无论离家有多远,无论是一家人还是一个人,在过年这一天就会有这种强烈的感情在。无论在哪里过年,无论和谁一起过年,都不会忘记吃顿饺子。当然,如今生活富裕了,吃其实不是最主要的,主要是大家围在一起包饺子的过程。伴随着孩子们按捺不住提前就开始燃放的爆竹声,案板上噼噼啪啪剁饺子馅的声音,擀面杖砰砰啪啪敲响的声音,才是发自心底的年的声音。这声音一响,即使饺子还没有下锅,我们在心里都会悄悄对自己说,又一年的春节来了。在我所有大年夜前包饺子的记忆中,荡漾在案板上噼噼啪啪剁饺子馅的声音,和过年的鞭炮一样重要。
如果过年有属于我们自己民族的背景音乐的话,案板上剁饺子馅的声音和窗外燃放的鞭炮声,就是最别致、最牵动人心的背景音乐了。这是年的二重唱。
(本文作者为著名作家)
新闻推荐
齐鲁晚报1月日讯(记者方杰)日前,首届闽商发展高峰论坛暨“年度福建民营经济人物”系列公益推选表彰仪式在福州举行。论坛以“我的”为主题,老中青三代闽商代表以及国内著名资本机构代表共聚一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