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推进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日照海关合并日照和岚山两现场的通关业务,实现通关手续一地办理;丝路一体化通关推进顺利,目前日照企业在丝路一体化九省十关业务均可在日照海关办理,为企业节省通关成本20%—30%;日照海关为辖区12家企业颁发“AEO认证企业证书”,享受与中国签订“AEO”互认协定的韩国、新加坡、欧盟、中国香港等31个国家或地区提供的通关便利;落实“一地注册,全国报关”,日照市报关企业不再受注册地和货物进出境地的限制,无需设立分支机构即可在全国海关开展报关业务,辖区79家报关企业均享受此便利。
二是深化大通关改革。日照海关深化与日照市检验检疫局“三个一”合作,共同对入区货物实行“一次装卸、一次开箱、一次查验”,加强对入区货物的监管。2016年,日照口岸共实施关检合作“三个一”262票。据测算,实行关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检验”通关作业流程,可为企业节约通关时间30%,节约查验费用50%。融合搭建了港口物流信息平台——— 舟道网,实现了口岸单位数据共享,可以为口岸客户提供计划申报、合同查询、单证打印、堆存信息查询、船舶靠离岸业务办理、火车汽车到发站业务信息查询;通过口岸查验单位,提供查验放行信息查询服务,同时提供船舶统一申报、海关货物监管、边检微信申报等业务服务。
三是优化口岸通关环境。各口岸单位基本上实现了“5+ 2”“白+黑”通关模式,通关大厅无纸化通关率达到96%,检验检疫局出口无纸化报检实施率达99%。岚山临时通关中心建设获得批准,正有序推进。日照海关引入远程视频等新技术手段提升口岸通关效率,海关估价、实货验估等岗位可通过视频连线与上级海关实现面对面交流,审单、验估工作无缝衔接;日照边检启用3G无线验放模式,塑造“e站通关式服务”,使船舶非作业待港时间从120分钟降到30分钟左右,年均为各方节约费用近千万元;岚山边检研发了“岚色快线”微信报检平台,以微信公众服务号为基础,以二维码作为有效载体进行数据交换与传输,服务对象只需身份证和手机二维码便可顺利登轮,通关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
四是加快电子口岸建设。以舟道网为平台的“单一窗口”电子口岸正式上线运营,注册用户包括查验单位、物流企业、船货代、贸易商、银行等2.3万个,日均点击量达27万次,实现了舟道网与口岸查验单位业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海关监管系统、海关预约加值班系统、边检微信报检系统、海事港口数据交换系统、检验检疫特殊货物流向监管系统5个信息系统在通关过程中推广应用,大幅提高了通关效率。
五是全面开展诚信通关。各口岸单位基本实现了诚信管理,对信誉好的企业进行鼓励,给予更多的通关便利和优待,实施差别化管理,切实营造守信获奖、失信受罚的良好氛围。如巴拿马籍“希韩化星”号货轮是来往韩国釜山港和中国岚山港的货运班轮,自2011年7月运行以来,该轮在出入境申报和船员管理上无一次不良记录,信誉度一直很高。如今,这条货轮更是享受到了一系列“贵宾”待遇:入境优先检查、预检后优先靠泊、作业完成后优先出境。经过船方粗略估算,每年至少可以节省工时200多小时,直接增加经济效益达300万元。
六是加快口岸开放平台建设。海港口岸扩大开放于201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将石臼港口岸和岚山港口岸合并为日照港口岸,并扩大开放石臼南作业区和岚山北作业区,共25个泊位、1.54万米岸线,为港口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历时三年,总投资2.4亿元,36个熏蒸库、年熏蒸木材能力170万方的岚山港口岸2处进境木材检疫除害处理区,全部通过国家质监总局组织的专家验收,是目前国际技术领先、全国最大、山东省唯一的进境木材检疫除害区。加快推进指定口岸建设,集装箱粮食指定口岸已通国家质检总局验收,肉类指定口岸已经国家质监总局批复筹建,肉牛指定口岸正在完善相关应急体制、机制建设工作。冰鲜水产品、水果指定口岸建设按计划有序推进。日照海关监管场所总数达到30家,列省内各口岸之首。
新闻推荐
我国首个青年发展规划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