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观察
□湖北木须虫
上海强推垃圾分类,跟垃圾分类相关的产业也意外走俏起来。以往9.9元可以包邮的垃圾桶,现在一下子“身价倍增”;能够实现干湿分类的垃圾桶,卖到188元/个的“天价”,仍然能让消费者趋之若鹜;售价接近1600元/个的垃圾粉碎机,因为可以将难以干湿分离的厨余垃圾直接粉碎,直排进下水道,竟能在网购平台上卖断货。(据《每日经济新闻》6月25日报道)
上海强推垃圾分类,相关产业的走俏其实不意外,诸如“沪上桶贵”与“洛阳纸贵”一样,都是需求驱动的必然,无论是垃圾桶卖出天价,还是一些设备被卖断货,于垃圾分类进家庭的落地,都是可喜的现象。
不过,其中的一些非理性的现象也值得重视。比如,因为分类要求将垃圾干湿分离,催生出的厨余垃圾粉碎直排进入下水道的作法,显然与垃圾分类投放、资源节约利用的本义相违背,不但加剧了环境污染,还有可能日积月累堵塞下水道及污水管网,不但不能提倡,而且应当予以禁止,防止出现效仿。又比如,垃圾分类带来家庭垃圾容器的增多,对应也会带来垃圾分装袋子使用量的增加,除了可能增加家庭的成本负担之外,也可能带来一次性非降解塑料袋用量的增长,因垃圾分类反而增大了环保的负担,也与初衷相违背。
垃圾分类需要每个家庭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同样离不开精细服务的衔接。“沪上桶贵”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理解与垃圾分类文明的要求还有所偏差,仅仅只是限于可投放、不受罚是远远不够的,相应的服务需要快速跟进,消除强推之下居民的焦虑。
首先,重视垃圾分类条件的配套。如垃圾桶、分类袋,根据分类要求尽可能标准化,同时在制度推行的初期,尽可能免费提供,鼓励居民垃圾分类。
其次,垃圾分类指导需要深入。一方面加快普及垃圾分类的常识,让居民能分、会分;另一方面不断改进分类的方法,在具体的细节上下功夫。比如对于厨余垃圾,日本的要求是沥干后用报纸包起来然后按类别投放,这可以借鉴,指导家庭去操作,用实用便利的办法,引导居民放弃粉碎后冲入下水道的冲动。
第三,加快可回收利用垃圾、大件垃圾等的回收服务配套,在给予居民分类便利的同时,让居民从中获得相应回报,反过来涵养垃圾分类习惯。
新闻推荐
北京、上海、深圳等超大城市先后就生活垃圾管理进行修法或立法,通过督促引导,强化全流程分类、严格执法监管,让更多人行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