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谷子的记忆

来源:渭南日报 2019-09-19 23:52   https://www.yybnet.net/

王孝文

《谷子的记忆》缘起于国家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秋分。

秋分之后,我的家乡白水就进入到了春华秋实的收获季节。过去,家乡人在这个季节收获的主要作物一是糜子,二是谷子。故家乡农谚曰:秋风起,天气凉,谷子糜子遍地黄。谷子属草本作物,是人类最古老的粮食作物之一。古籍称谷为稷、粟或粱。我的家乡是仓颉故里,文载:“仓颉造字,天雨粟。”说的是仓颉创造了文字,老天爷为了奖励他,在他的家乡降了一场谷子雨,由此产生了“谷雨”这个节气。白水的古名也曾叫“粟邑”,可见谷子的历史至少有5000多年。到了唐代,又有一篇《黄粱梦》,这黄粱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蒸小米干饭。由此可知,谷子在中华民族中的地位和影响。谷子碾成小米,是农家一年四季离不开的优质饭食——米汤,更是冬季米饭的主体。米饭比米汤稠些,用筷子能夹成块状。米饭不解渴、却顶饱,是穷苦农民赖以充饥的至宝,是家乡人们最喜爱的饭食。以前农民把美好生活的标准列为“山盐柿子醋,麦米菜籽油”,可见小米的作用有多大、有多好。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也参加过多年的农业生产劳动。所以对谷子和小米,有着深厚的感情、深刻的观察和体会。

记得儿时,一到冬季,蔬菜极缺,农民越冬的蔬菜不是阴干的蔓菁,就是腌制的芥菜。饥肠辘辘的农民,吃饭喜欢端西河生产的大福字老碗,盛得多、不烫手。一大老碗的小米饭,盖上几筷子芥菜,再拿上几个糜子馍,端到大门外邻里乐聚的暖阳坡,一面有滋有味地品尝饭菜,一面海阔天空地胡谝浪扯,真是其味无穷、其乐无穷。一碗可吃饱,一聚可满足。于是家乡人称这种老碗是放心老碗。小米除了做米汤、米饭之外,还可以做成干饭。干饭是特殊的美味佳肴,做法是先将小米浸泡,然后放在笼里蒸。技术要点是在把握水分多少、干湿得宜,蒸出了软硬合适、颗粒疏散,然后盛到老碗里,可以放盐放辣椒和调料,再配上芥菜,吃起来脆香可口,也十分顶饱耐饥。人常言:早吃干饭饱一天。一般干重活的人,特别是小伙子都爱这样吃。

谷子下种在春夏之交,在大麦收割前后。有空茬地,就种在麦前,叫质谷子。质一点好,更适合谷子成长,产量高、质量优。无空茬地,就在麦茬地种,无论是质是次,都要借雨后有墒,抢时争晌、抓紧下种。麦熟一晌、秋种一时。否则,就会误成长、误收成。谷苗出来了,第一道关口是拔谷。拔谷就是间苗、定苗。谷子喜生长空间大,稠了就长成稗谷草。拔谷是一个抢时的农活关键,又是一个技术活。起码要分清杂草和谷苗。有些夏草外形和谷子难分难识,没有一定的经验,往往拔了谷、留了草。拔谷人要有蹲功,要蹲下身子一边拔,一边蹲着走,一人占五行,真正是眼观六路,该拔的拔、该留的留,稍带连杂草都拔净。好的拔谷者,一茬过手,杂草不留,谷苗立即显得挺拔茁壮。而外行就不行,不是苗与苗之间稀稠不匀,就是常拔了苗留下草。或将谷苗拔断,过后又长上来,谷地显得荒芜凌乱。拔谷要尽早及时,拔早根少而浅,好拔;拔迟了则会因稠密而影响生长,又因高而难拔。夏日炎炎的中午,太阳暴晒的时辰,是拔谷的最佳时机,以便拔掉的苗、杂草尽快被晒死。如果天阴或有几丝雨,拔掉的苗、杂草易复活,需拔第二遍。

拔谷之后,就是锄谷。谷子喜墒,更喜锄。锄头可以保墒,可以松土透气。每锄一次,收成就增加几分。所以农民很重视锄谷。而锄者与拔谷者同样,喜在天热的中午,一是有利于使用牲口的中午空间(两头耕地,中午喂牲口,让牲口歇息);二是日头暴晒,有利于把杂草晒死。古人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指的就是这个时候。

谷子生长期短,几乎是从春夏之交开始,到秋分之后收割。这一段正是农民最辛苦的季节。谷子几乎是伴随着农民,冒着炎夏酷暑,耕耘管理的辛苦而成长和收获的。古人所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应是对谷农这段生活的写照。

秋分过后谷子成熟了,秆叶干枯了,秋色加重了,就到了收割谷子的季节。一捆捆的谷子,带着沉甸甸的谷穗,堆在场上,像一段长城。于是一家人,常在夜色中或在月光下,围着谷堆,开始了删谷穗的活动。一个又一个谷穗从刀刃中被删出来,晾了满场;一堆又一堆的干草被晾在了场边。第二天,立即摊场碾谷穗、扬谷皮、晒谷子。这几乎是一家人难得的喜悦时刻,寄托着全家人越冬的生活希望——饥寒的生活保障,虽辛劳辛苦,却其乐融融。

谷穗碾了,谷粒扬出来了,谷黄也收拾起来了,谷子的收种过程终结了。这时,孩子们成了后续活计的主力:捆干草、晒干草、利用干草做游戏。捆干草,是将谷秆中较湿的韧拉性好的几根作为绳去捆,捆成一个像穿大衣的草人一样,人们叫干草娃娃。把干草娃娃栽到场上晾晒,待干透了,就收拾到雨淋不到的地方藏起来。这是骡马驴越冬最喜爱吃的草。

随着时间的推移,谷子的作用似乎被淡化了,小米似乎已不再是饮食中的奢侈品,我们家乡早已变成了全国苹果之乡。秋分前后,正是采摘苹果的季节,谷农变果农,都忙着摘果售果,已没有人在乎谷子和小米。然而“中国农民丰收节”又勾起了我儿时的旧梦,甜丝丝、酸溜溜,不能忘怀的乡情和乡愁……

新闻推荐

为满足市民“家门口就有好学校”的需求 南京做了这些努力

9月19日,在南京市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该市教育局负责人向市民交出一张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教育民生工作的成绩单。澎湃新闻...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谷子的记忆)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