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南京传》

来源:淮河晨刊 2019-12-16 08:11   https://www.yybnet.net/

上期提要:不管怎么说,建业还不是孙权心目中的理想首都,选取南京多少有些不得已而为之。想当年,赤壁大战战罢,孙权迅速从镇江迁徙治所到南京,十八年后,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又在当年立刻迁都回南京,这一进一退一西一东,充分体现了孙权的两种心态,一是积极进取,一是消极退保。事实上,自从迁徙治所到建业,南京的城市形象迅速改变,一方面,它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县城,发展壮大,令人难以置信地繁华起来,人口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它的战时前沿指挥所功能,很快也不复存在。江东大户纷纷迁入首善之都南京,渐渐地,这里已是豪门士族和富裕人家的天下,最初入驻此地的进取心,已经大打折扣。

这时候,孙权已没信心竞雄斗狠,已没气力再与魏国和蜀国争霸,他正在为自己的接班人操心,操不完的心。

与曹操和刘备相比,孙权在位时间太长。曹操死后,有曹丕接班,刘备死后,有阿斗继位。孙权的太子孙登三十三岁就死了,死在父亲之前,二儿子也早死,孙权不得不另立太子,立三子孙

和为太子,立四子为鲁王。赤乌十三年夏五月,日至,荧惑入南斗,秋七月,犯魁第二星而东。

到了秋八月,南京周边的丹杨和句容,山崩水溢,凶相环绕。孙权废太子孙和,赐死四子孙霸,改立幼子孙亮为太子。接班人问题,让南京原本晴朗的天空,弥漫着一种不祥之气。帝王的家事与老百姓无关,然而确确实实,又多多少少有着一点关系,甚至可以说太有关系。

年老志衰的孙权又一次改变年号,大赦天下,改为太元。公元251年,也就是太元元年八月,又一次大风狂雨,江海翻腾,平地水漫八尺。“风拔高树三千余株,石碑磋动,吴城两门瓦飞落”,《三国演义》上竟然是这么描述:

吴主先陵所种松柏,尽皆拔起,直飞到建业城南门外,倒卓于道上。

虽然改新年号不过一年,面对如此凶险恶兆,如此令人不安的暗示,孙权不得不再次更改年号,再次大赦,又改年号为神凤元年。英雄迟暮,真到了穷途末路,怎么改变都没用。大限日子到了,公元252年,神凤元年“三月,帝疾甚”,四月,“帝崩于内殿”。风光无限的孙权,享年七十一岁,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死了。他被埋葬在蒋陵,也就是南京城东梅花山上。历史终于告一段落,金陵有帝王之气的传说,靠着这位孙权大帝,有了开始,也即将结束。

接下来,龙盘或虎踞,东吴还在,南京还是首都,还续命二十多年,然而孙权大帝不在了,帝王之气必然变得黯淡,南京城的故事,也只能重新开始书写。

第二章六朝人物(上)

一片降幡出石头

南京历史上的第一任皇帝孙权,埋葬在紫金山上,一千多年后,一个叫朱元璋的人也在南京当了皇帝,手下在城东为他修建陵墓,位置就在孙权墓附近。有大臣建议,将孙权的墓迁移走,朱元璋倒也很豪爽,说了一句:

孙权好歹也是条好汉,就让他在这替我看门吧。

这样的故事更像是一个传说,当然,很可能就是传说。朱皇帝是个不太讲理的人,天生一种山大王脾性。他的陵墓附近,原来肯定还有很多坟茔,有主的都迁走了,没主的自然毁掉。譬如宋朝的王安石墓就在附近,据记载,墓前曾有华表,有坟庵,两侧有树木拱抱。王安石的家人,除父亲王益和大哥王安仁葬牛首山外,生母吴氏,两个弟弟,儿子王雱都埋葬在此。在明太祖眼里,王安石虽然两度为宰相,文章写得漂亮,还是配不上替自己看门,朱也不想冒充什么文化人,在地下与书呆子为伍,统统迁走拉倒。

朱元璋的天下,几乎是依葫芦画瓢,完全照搬了孙权大帝才得到。没当皇帝之前,朱元璋也是先称吴王,然后一会儿小心翼翼,一会儿大刀阔斧,终于一步步获得天下。他学习孙权,却比

孙权幸运,成绩也更大,东吴只是空做了一统天下的美梦,大明王朝则进了一大步,如愿以偿地北伐成功。

与孙权一样,朱元璋也是活了七十一岁,也是在生前就死了太子,也是因为孙子没出息,导致南京失去了首都位置。朱元璋孙子的皇位,被叔叔朱棣夺走了,孙权的孙子孙皓干脆亡国,成为南京历史上第一位亡国皇帝。

对于南京人来说,结局都有些相似,都是首都不再,首善之都的旖旎风光戛然而止。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孙皓去洛阳当了归命侯。南京城的历史因为孙吴大帝开始,孙吴的王朝一旦不复

存在,南京也就立刻成为一个废都。

公元280年,孙权离世的二十八年后,晋国大军兵临城下。关于这段历史,正史和野史都有精彩的记载,大差不差,只不过野史更好看,更好玩更传神,譬如《三国演义》:

却说晋兵克了牛渚,深入吴境。王溶遣人驰报捷音,晋主炎闻知大喜。贾充奏曰:“吾兵久劳于外,不服水土,必生疾病。宜召军还,再作后图。”张华曰:“今大兵已入其巢,吴人胆落,不出一月,孙皓必擒矣。若轻召还,前功尽废,诚可惜也。”晋主未及应,贾充叱华曰:“汝不省天时地利,欲妄邀功绩,困弊士卒,虽斩汝不足以谢天下!”炎曰:“此是朕意,华但与朕同耳,何必争辩!”

这时候,三国到了真正的尾声。魏国的天下,经过和平演变,已到了司马氏手里。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司马懿被诸葛亮戏耍得厉害,事实上,老奸巨猾的司马懿,要论能力和智慧,并不比诸葛亮差。司马昭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正是在这个司马昭手上,蜀汉被消灭了。因此从形式上看,三国中最先灭亡的是蜀汉,从内容上看,最先灭亡的是曹魏,因为魏国的江山,事实上早在司马氏掌握之中。

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儿子,他和曹丕一样,等老爹一死,干脆也不再玩什么虚的,直接让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立国号晋,建都洛阳,成了晋武帝。蜀汉没了,曹魏也没了,东吴的末日自然也应该到了。

却说晋将王溶,扬帆而行,过三山,舟师曰:“风波甚急,船不能行;且待风势少息行之。”溶大怒,拔剑叱之曰:

“吾目下欲取石头城,何言住耶!”遂擂鼓大进。吴将张象引从军请降。溶曰:“若是真降,便为前部立功。”

下期看点:孙皓被带离南京,带到洛阳的皇宫,登殿磕头,晋谒武帝司马炎,司马炎宽宏大量地赐坐,笑着说:“朕设此座以待卿久矣。”孙皓听了,竟然还敢这么回了一句:“臣于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翻译成大白话,晋武帝的意思是“我这里早就给你留着位子”,孙皓的回答很突兀,意思是“我在南京本来也为你准备好了”。《三国演义》和《建康实录》上都记载了这段对话,前一本书写于明朝,后一本写于唐朝,成书更早的《三国志》上并没有这段对话,由此可见,这段对话很可能是后人加工伪造,更可能是南京人自己编的故事,而且还参照了刘阿斗的“乐不思蜀”。

新闻推荐

农民工“忧薪”的事儿,就该这么破!

▲拿到工资欠款的农民工兄弟笑得很开心?农民工展示工资实名制卡临近岁末,农民工工资支付迎来高峰,一场“根治欠薪冬季攻坚...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南京传》)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