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扬
端午节和龙舟赛相伴而生。端午节是民众为纪念屈原而创设,龙舟赛为端午节增添蓬勃生机。从历史发源来看,端午节最初发轫古代吴越民族,后与中原文化水乳交融,进而传播北方地区。对于龙舟赛,唐宋元明清时期业已广为盛行。《旧唐书》记载“观竞渡”场景。《东京梦华录》也记载北宋帝王亲临水殿观看龙舟竞渡。明代帝王亲临中南海观龙舟和跑马射箭。清代帝王也喜欢亲临圆明园观看龙舟竞渡胜景。俗话说:“鼓是令,梢是命。”据载,旧时西湖上的龙舟,约四五丈长,头尾高翘,彩画成龙形;中舱上下两层,船首有龙头太子和秋千架,均以小孩装扮,太子立而不动,秋千上下推移;旁列弓、弩、剑、戟等“十八般武艺”和各式旗帜。尾有蜈蚣旗,中舱下层敲打锣鼓,旁坐水手划船。唐朝张建封《竞渡歌》云:“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水面来,棹影斡波飞万丈,鼓声劈浪鸣千雷。”其壮观气势,可想而知。
端午节和龙舟赛作为民俗事项具有“地方性知识”的特质,不同地区表象相异,但意义偶同。龙舟赛作为中国龙文化的组成部分,已经由“民俗”演变为“体育”,编织着深奥的意义之网。例如,“中国龙舟之乡”——— 上海青浦利用龙舟赛事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进民俗、体育、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繁荣发展。青浦龙舟赛源自南宋末年“摇快船”故事。传说抗金名将韩世忠部下有一副将名石仔,镇守商榻淀山湖隘口,纪律严明,乐助农民打鱼耕种,深受人民爱戴,后人在淀山湖畔建造一座石神庙,每逢农历七月十五,乡民模仿石将军生前操练水军盛况,举行快船竞渡,以示纪念。宋代应熙在《青龙赋》中描述划龙舟胜景:“龙舟极海内之盛,佛阁为天下之雄。”自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青浦陆续开展大型龙舟比赛,并逐步成为世界龙舟赛基地。每逢端午佳节之际,城乡民众不约而同举行龙舟活动,已经成为青浦民众“共有的习惯”。恰如黄遵宪曾在《日本国志·礼俗志》中所言:“风俗之端,始于至微,博之而无物,察之而无形,听之而无声;然一二人倡之,千百人合之,人与人相接,人与人相续,又踵而行之,及其即成,虽其极陋其弊者,举国之人,习以为常;上智所不能察,大力所不能挽,严刑峻法所不能变。”又道:“礼也者,非从天降,非从地出,因人情而为之者也。人情者何?习惯也。川岳分区,风气间阻,此因其所习,彼因其所习,日增月益,各行其道。习惯既久,至于一成而不可易,而礼与俗皆处于其中。”黄氏虽言指日本,实乃言重中国。
著名民俗学者田兆元认为:“民俗是生活的华彩乐章。”《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渐成公式,《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颁布实施。民俗作为多元化的文化,这在法律文本上赋予“应然性”权利;民俗作为本土化的文化,这在法律实践中实现“实然性”权利。理解民俗,尊重民俗,保护民俗,发展民俗——— 势在必行,任重道远。
新闻推荐
高层次专业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和引智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公示公告
根据《日照市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创新创业人才暂行办法》和《日照市引智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精神,在全市开展了高层次专业技术创新创业人才及引智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经有关单位申报推荐、材料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