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卫视《最强大脑》播出后,不少观众和场上嘉宾一样常常感到不解:为什么一些看起来特别厉害的选手,最终却被魏坤琳(Dr.魏)打了低分?在看片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再次强调:“我的打分没有失误,经得起推敲!”
与评委间矛盾不断
若怕得罪人就不会坐在这个位置
《最强大脑》自开播以来,冷面判官Dr.魏便与嘉宾评委分歧不断。比如为备战日本队而从全国心算高手中甄选出的三位种子选手现场展开较量,经过“听算”、“看算”两轮对抗后,两位选手凭借惊人的心算能力满分打成平局。决胜局前,周杰伦率先提议希望旗鼓相当的两位选手同时晋级,李永波应声:“能不能让他们下一轮的挑战只作为表演?”拥有最终表决权的Dr.魏却表示:“我觉得看他们两个针尖对麦芒特别有意思。”最终Dr.魏的态度终于激怒孟非,孟爷爷难掩愤怒当场发飙,Dr.魏怒气不逊丝毫:“我们就是要看他们针尖对麦芒,我们就是要看他们的抗压能力,就是要看到最后一步!”
魏坤琳对记者表示:“你看我第一季、第二季节目打分下来是保持一致性、体系性、公正性,相对一致的。经得起推敲!”Dr.魏说,不管有多大的压力,自己都会一如既往地坚持科学的唯一标准:“如果怕得罪人就不会坐在这里,我要做的就是用科学,用我的专业认知来把关。大家总在说我权力大,我自然也知道自己的责任有多大,肯定会给出最合理的判断。”
对煽情故事有免疫力
打分时理性思考,感情先放一边
如今,不少《最强大脑》的选手都被网友曝光“开记忆力学校的”、“做记忆力教育的”,普通人真能通过训练开发自己的天赋吗?魏坤琳认为:“当然每个人都可以开发自己的能力,比如之前‘捕风捉影\’看电影画面的选手,他看起来非常厉害,像魔术,但是这种是知觉学习,是可以训练的,所以我给他的分很低。有很多高分选手,普通人拼命练也不行,要靠天赋。”
节目里,嘉宾们常常被选手感染,情绪比较激动,但Dr.魏似乎对煽情故事有免疫力,他却透露:“我对选手没什么抵御能力,有时看到一些故事我也很感动、很激动,但打分还是打分,我是理性思考,感情先放在一边。”
无意往娱乐圈发展
上节目有助北大招生?
参加了两季《最强大脑》后,魏坤琳从北大教授变成电视红人,说起改变,他回应说:“长了见识,嘿嘿,以前没见过这么多厉害的人,不过贵圈挺忙……当然,上电视对我的科学研究是没什么影响,只是影响了我的生活,没那么多时间了。”对于观众普遍认为他在第二季节目里“更适应电视氛围”的评价,他表示:“上一季的时候太紧张,现在肯定是会适应的。我在国外演讲的时候,下面几百个人也不犯怵,但是到舞台上就不一样了,慢慢就习惯了镜头,在心理学上叫做习惯化。”
通过节目成为电视红人,魏坤琳承认还有别的“好处”,“其实我们北大教授一半都是做人脑、神经研究的,他们说我上节目可以减轻大众误解,是有利于招生的。”魏坤琳也承认,目前还有电视、电影等方面的邀约,但他似乎无意于继续往娱乐圈发展,“贵圈太忙太乱”。
(莫斯其格)
新闻推荐
■《食尚》记者 彭军 惊蛰时过,春风微拂,料峭的春寒遮掩不了窗外的春色盎然,更阻挡不住到处弥漫的花香。以花入菜,古时便有,从先秦《楚辞·九章》到战国屈原的《离骚》——“朝饮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