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民兵磨扇砸坦克
刘菜园位于县城东北三十余里,现属成武张楼乡。1942年春,这个不足百人的小村子,在抗击日寇的侵略中却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用磨扇砸毁日军坦克。成为冀鲁豫边区的唯一,也是中国抗日战场的唯一。
1942年农历三月间,日伪军在苟村集修建据点,企图长期盘踞、控制这一地区。一天,日军80多人、伪军40多人进至黄楼附近时,遭到当地民众自卫团的截击。
战斗在上午十点左右打响后,附近村庄的民团和联防队迅速赶来参战。
战斗持续了近三个小时,日伪军顶不住越来越多的抗日群众的攻击,狼狈往县城逃窜。民团群众挥动大刀、梭标,走大路,沿小道,越田野,跨沟壕,勇猛追赶。追至苟村集,拔除了敌人尚未建好的据点,烧毁了停在那里的一辆汽车。
此战击毙日伪军数人,缴获武器四十余件。当日下午,一辆从金乡驶向成武的日军载重汽车路过此地时又遭截击,日军伤亡三人。因此,敌人对这一带的民众怀恨在心。
日伪军为报此仇,于农历四月二日,成武、单县、金乡几个据点的日伪军500多人,分乘19辆汽车,在坦克的掩护下,对这一带的民众进行报复性扫荡。
敌人从金成公路边的黄楼、高堌堆附近分数路由南向北进攻。民众采取村自为战和联防作战相结合,分头抗击日伪军。下午二时许,战斗首先在小留集、黄楼、王桥、前李庄等村打响。由于日伪军兵多势众,且有坦克掩护,民团利用有利地形,边打边撤。
刘菜园是距离金成公路较远的一个小村。村北是数百亩的大洼地,村南边有一个大坑。村子没有寨墙,地势东高西低。村中只有一条街,但全村家家有枪,其中快枪有11支,仅刘平善家就有快枪5支。
当刘菜园民团得知日伪军进犯的消息后,立即进行了布置。共产党员刘平德首先带领刘平怀、刘朝毅、刘平云等人到南边李庄附近阻击敌人。其余群众用耙和石磙等放在路口设置障碍,拦阻敌人车辆。
下午三时许,各村民团纷纷撤向刘菜园村北大洼,敌坦克和近百名日伪军紧紧尾随追过来。骄横的敌坦克围着刘菜园转了三圈,然后越过障碍物冲进了村子。
村内群众绝大多数已经转移。在村东南角的四合院里,刘平善和其爱人以及两个儿子、两个女儿没有撤走,他们凭借几支快枪和坚固的四合院进行顽强抵抗。
刘平善的四合院,大门朝西,紧挨大门北边一间土楼,周围房顶上都筑有防御用的一米多高的隐身墙,大门前约10米处有一个大深坑,院子南边也是个大坑。土匪、抬大户的,每次来偷袭都没得逞过。人们给这个四合院送了个外号——小皇城 (意思是像北京的紫禁城一样坚固,打不开)。
菏泽是书法之乡,年逾七旬,体格健壮,精神矍铄的刘平善老人,写得一手好书法,他屋中挂着他自写自裱的岳飞的《满江红》,以示气节。老人对保护家院充满信心。敌人未到之前,老人们都往村北大洼撤退。
刘金端对儿子们说:“咱不能走,一走咱这个家就完了。日本鬼子也是人,跟以前那些龟孙们一样,枪子儿不认人,他们也害怕。”他叫儿子们用两个石磙顶住大门,并持枪爬到土楼上监视敌人。
勤劳朴实的刘菜园农民,那时候对现代战争的危险知之不多,因此顾虑甚少,靠着勇气,他们敢于用土枪土炮同使用现代化武器的侵略者一比高低。
敌人进村后,老人对两个儿子说:“不要慌,照准打。”
隐蔽在村西南角大坑里的日伪军,慑于村北大洼里数百名联防队员的抗击和村内明处暗处的抵抗,不敢放胆进攻,只是盲目地射击和发射迫击炮。
此时,骄横的坦克凭借坚硬的外壳,冲进村里。一个坦克兵顶开乌龟盖四下张望时,被刘平善从壁洞里一枪打了下去。东南角四合院的有力地抵抗引起了敌人的注意。十几个敌人悄悄接近院子企图放火,被刘家父子打伤几个后,狼狈退了下去。他们疯狂地向内院打枪打炮。
儿子对刘平善说:“爹,怎么办?”
“慌啥,只要他们的人进不来就不要紧。”刘平善老人仍信心十足。
日军指挥官指挥坦克,企图撞开四合院的大门。由于村路狭窄,坦克无法调头,敌坦克调整位置继续撞门,厚厚的大门嘎吱嘎吱作响。
刘平善看得真切,如果让坦克把门撞开,不但辛苦创下的家业荡然无存,全家也将死无葬身之地。
在此紧急关头,老人一眼看见了大门门楼上作掩体用的一块石磨扇,急忙召呼他的儿女们一齐把大磨扇朝正在撞门的坦克砸了下去。只听“咣当”一声巨响,奇迹出现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炫耀的现代化武器,被中国农民用大磨盘砸趴在大门外,坦克盖子掀不开了,鬼子被困在了坦克里面,停在刘家大门口,成了只死乌龟。
日伪军被这一幕惊呆了。刘家四杆枪借机猛烈地向敌人射击。 
新闻推荐
□孔祥渠(曹县魏湾镇中学)打开里三层外三层的红布,里面包裹着一样东西:一段儿牛角。这是父亲临死前交给我保管的,父亲还要我一辈儿一辈儿传下去。这一段儿牛角是爷爷临死前交给父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