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海生
最后的曹州
1875年,黄河在经过20年的肆意漫流后,山东巡抚丁宝桢组织修筑黄河南岸大堤。大堤西起东明谢寨,东止梁山十里堡,“堤长二百五十余里,高十四尺,侯百尺,顶宽三十尺。”黄河得到了有效约束,形成了现河道。
1889年,酷吏毓贤任曹州知府。毓贤在曹州任知府四年,对被抓捕的人不分对错,一概以站笼、诛戮的办法,残酷镇压。他惯用打杖条、打板子、轧杠子、跑铁链子、跪铁蒺藜、站铁鏊、气蛤蟆(令受刑者仰卧,用杠子砸肚子)等酷刑,仅三个月就害死二千多人,人送外号“屠户”。他发明的最令人发指的刑罚是“站木笼”。毓贤让人在衙门前置木笼12架,每架木笼内壁布满铁钉,下面放置几块砖,把人吊在木笼内,开始撤砖,直到站笼的人刚刚踩不到砖为止。这样,在笼内的人想向下踩砖,稍有动弹,肉体就被刺得鲜血淋漓;当人踩到砖时,马上抽去一块,直至把人吊死为止。惨死在木笼内的人几乎天天都有。当时有一杨姓惯偷偷了一个包袱,被官军追捕,杨贼急忙把包袱扔到一家姓于的院内,结果姓于的父子三人被抓。毓贤也不细问,就要让他们站木笼,结果发现“木笼”人满。丧失天良的毓贤让人把正在站笼的四人架上公堂,每人二千板子活活打死。最后就把于姓父子吊进了木笼。
1895年,毓贤升山东兖沂曹济道,曾领兵残酷镇压曹县、单县大刀会、义和拳起义。巨野教案后,山东巡抚李秉衡免职,毓贤升任山东巡抚,对大刀会、义和拳等组织疯狂镇压。后来,毓贤揣摩到慈禧对列强干预光绪帝的废立心怀不满,他面见慈禧,建议对大刀会、义和拳等民间武装采取由剿到抚的政策。他还将山东大刀会、义和拳招安纳入民团,并授“毓”字旗。毓贤纵容拳民烧教堂、杀教士。教士求保护,毓贤下令置之不理。后清廷受外国压力将毓贤撤职。清末小说家刘鹗在他的小说《老残游记》里,淋漓尽致地笔伐了毓贤在曹州的恶行,认为恶魔毓贤“自以为是、危害比贪污严重”。
1899年底,清政府派袁世凯到山东任巡抚。1900年,菏泽大刀会捣毁天主教堂,清政府迫于洋人的压力,处罚曹州知府和菏泽县令白银各一万两,罚百姓白银两万两,在税收中提取。当年,定陶也发生了多起捣毁天主教堂事件。1906年,曹县的捻军再次造反,波及到周围县,清政府令袁世凯派兵镇压。袁世凯急调夏辛酉带兵驻守曹州,督办兖、曹“剿捻”事务。曹州大刀会的活动逐渐转入低潮。后来,大刀会的大部分人响应清政府的号召,转为义和团,离开山东北上,其中不少人曾在北京、天津一带与八国联军作过殊死的战斗,书写了气吞山河悲壮的一页。
1903年,曹州知府丁镗大力兴办教育,在菏泽建立了曹州中学堂。随后,各县都办起了学堂,还开办了电报局。当年,王鸿一自东洋留学归来,投身于兴办教育事业,积极宣传资本主义民主革命,并成立了革命组织——尚志社,支持国民革命军。王鸿一早年丧父,家计艰难,在外祖父家勉强读完了私塾。他才思聪睿敏捷,十八岁进秀才。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他考入省城高等学堂,一年后,即被选派留学日本,在日本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回国后,他先协助丁镗管理学堂。随后创办了菏泽县小学堂,他自己任西学教习,兼教数学、理化等多门功课。1904年,王鸿一还创办了曹州警务学堂,一年后合并到保定府武备学堂,这些学生毕业后都成为陆军军官,不少参加了辛亥革命,是推翻清王朝的骨干力量。到1908年止,在王鸿一的推动下,菏泽城乡仅小学就办了70多处。由于兴办教育成绩卓著,辛亥革命后,王鸿一被委任为山东省提学使。袁世凯称帝,王鸿一愤然辞职,回曹州办学,鼓励学生参加国民革命军。
1913年1月8日,中华民国公布施行 《划一现行地方各级行政官厅组织令》,废除旧有地方制度,改设省、道、县三级管理体制。曹州随之改为菏泽,其所辖各县直接归山东省管理,“曹州”这一地域概念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新闻推荐
本报通讯员 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