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烧,指利用薪柴为燃料烧成的陶瓷制品。这是一种古老的技艺,烧窑难度相当高,作品的成败取决於土、火、柴、窑之间的关系。
柴烧追求木灰烬与土的自然结合,不拘泥于形式美,自然而无粉饰之气。将淳朴之美附着于万物之间,在不形而型的柴烧器中,方可触及灵魂。
柴烧,主要分为分上釉(底釉)与不上釉(自然釉)两大类。如宋朝天目碗及青瓷釉,都是上釉的,日本的备前烧是不上釉的(取其自然落灰效果)。
土:柴烧专用之陶土多,经陶者自行调配,考量的是陶土耐热温度、柴窑属性、薪柴总类等;追求的是让土能产生一种温润、敦厚、沉稳内敛的柴烧之美。
柴:一般木材需静置约三至六个月以上(忌太潮湿),以利燃烧,其种类有樟、龙眼、荔枝、莲雾及废弃木材等。
窑:仅以燃烧木材提供热能,一般烧窑需三到五天,期间需不眠不休轮班投柴,加柴的速度和方式、薪柴的总类、天候的状况、空气的进流量等细微因素,正不断地影响窑内作品的色泽变化。
灰:柴窑烧陶时,完全燃烧的灰烬极轻,随著热气流飘散。当温度高达1200℃以上时木灰开始溶融,木灰中的铁则使陶坏中的铁形成釉,呈现不同的色彩变化。
这种方式形成的釉被称为“自然落灰釉”,自然落灰釉乍看不甚起眼,但越看越耐看是柴烧作品的迷人之处。(陈大维)
新闻推荐
·蔡澜关于中国茶文化,素来都是茶圈争论不休的话题。说起蔡澜大家都不陌生,他祖籍广东潮州,出生于新加坡,留学日本,后在香港发展电影和写作事业,被誉为“才子”、“食神”、“老顽童”。生活中的蔡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