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产品标准不如自来水”——消息一抛出,随即掀起轩然大波,质疑 “言之凿凿”,回应“有理有据”,各自都拿出不同版本饮用水标准“撑腰”,公众被弄得云里雾里。表面看似产品质量之争,背后暴露出的,则是饮用水标准“山头林立”、彼此打架,地方标准更新缓慢、踏步不前的乱象。
A
一个水“N”种标
“山头林立”几多乱
近日,农夫山泉有点“烦”,被指产品标准还不如自来水,依据来自其采用的浙江省《瓶装饮用天然水》地标中,镉、砷等上限宽松于国标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一倍以上。
而农夫山泉解释称,其产品质量高于国家现有任何饮用水标准,此事有“幕后推手”。
一时间,众说纷纭,迷雾重重。记者调查发现,农夫山泉采用的浙江地标是2005年发布的,与当时有效的旧版生活饮用水国标,以及瓶(桶)装饮用水国标相比,砷、镉等指标相同,菌落总数、铅等指标比旧版生活饮用水国标还更严苛,而质疑者用于对比的新版饮用水国标则是2007年才开始实施的。“标准之争”背后,折射出的是我国饮用水标准中,“一个水‘N’种标”乱象。
记者查询发现,饮用水国标就有生活饮用水、饮用天然矿泉水、瓶(桶)装饮用水、瓶(桶)装饮用纯净水等四个;地标更是“山头林立”,仅广东就有天然净水、天然山泉水两个标准。
B
国标四年越调越严
地标八年“原地踏步”
记者调查还发现,无论是瓶(桶)装饮用水国标、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国标,还是饮用天然矿泉水国标,从2005年到2008年,都对部分指标进行了更严格的调整。
例如,2008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先后两次发出修改单,对瓶(桶)装饮用水国标中的浊度、砷、镉进行“收紧”,砷、镉限值与新版生活饮用水国标协调一致。
专家认为,无论是矿泉水、纯净水、天然水,只要是“瓶(桶)装饮用水”,就应符合相应国标。然而,八年过去,浙江2005年版地标却“踏步不前”,滞后于国标更新。
“标准之争,背后是利益博弈。”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汪国钧说,政府如果不主动“调高”,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自然乐意默不作声。
C
告别标准“交叉不一”
更新谨防“开倒车”
不少专家认为,一直以来我国食品卫生和质量两套国家强制标准并行,经常容易“打架”,即同一套标准下合格的产品,按照另一套标准却有可能不合格。再加上还有一部分强制执行的行业标准,就更增加了标准乱象。
标准更新滞后、交叉不一,不仅容易引发公众质疑,更容易让行业和企业无所适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应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实现修订更加及时、标准更加统一,特别是切忌“开倒车”。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本报讯4月21日晚,一名妇女因与丈夫吵架跳河,民警迅速赶到现场,与消防联手,将其从水中救起。当晚9时许,市巡特警四大队民警接警称,在牌坊沟有一女子跳河自杀。民警立即赶往现场,只见河水约有半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