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题为《北大博士:退朋友圈保智商》的文章“刷屏”微信朋友圈。在“鸡汤文”“标题党”和微商广告等“占领”朋友圈的今天,一些网友调侃“看朋友圈要交智商税”。
无需讳言,令人腻味的“鸡汤文”,各种“标题党”来吸引眼球的网络谣言以及各种微商产品广告,眼下正充斥着微信朋友圈。一些人才觉得微信朋友圈的正面价值越来越小。正是因为这些乱象的存在,朋友圈“鸡肋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而一些宽容的人开始采取一种折中之道来应对,比如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不参与对一些无效信息的转发和传播。而另外一些激进者,就像新闻中这位北大博士一样,为了避免在这方面继续浪费时间和精力,干脆彻底退出微信朋友圈,或者是关闭了微信朋友圈这一功能,来一个“眼不见心不烦”。
微信朋友圈作为一个虚拟社交平台,它本身并没有什么错,错的恰恰是我们这些“圈中人”。这就像有人给你提供了一个舞台,你在舞台上表演国粹艺术,还是骂大街,那是你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朋友圈还是有很多人,在用自己的行动和各种无效信息进行着默默的抗争,比如只发布或转发那些经过自己验证,或者是来源渠道权威,被证明真实可靠的信息,见到一些网络谣言也及时进行辟谣等等。而在微信这个平台上,除了各种无效信息,也确实存在很多有价值、有意义且对我们也有用的资讯。
这也就决定了,对于微信朋友圈,我们无须退出,也无须关闭,而是通过提高个人媒介素养,学会鉴别信息,趋利避害,进而只保留那些有价值、有意义、对我们有用的东西,筛选掉那些糟粕和垃圾。而当这样的网友越来越多,假以时日,就会逐渐改变微信朋友圈目前这种生态格局,让朋友圈不再仅仅是“炫富、晒美、炫旅游;微店、鸡汤、求投票”的场所,而成为一个思想碰撞与交流之地,传播科学文明文化之所。
新闻推荐
最新实验研究成果显示,长期睡眠时间不足6个小时等于慢性自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小组就做过一次相关的分组实验:将164位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