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李瑛 记者 周越 特约通讯员 杨恒)9月2日,记者从西区区委政法委获悉,该区在今年上半年全市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中,群众满意度达80.06分,名列全市第一。
据区委政法委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西区区委、区政府坚决落实综治工作领导责任制,切实把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和主要任务来抓,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大力建设“平安西区”,不断提升辖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该区在强化社会治安防范上着力,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基础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优化防控布局,整合防控力量,全面构建“上下贯通、条块结合、动静互补、内外联动、专群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依托公安系统“天网”覆盖的基础上,在清香坪、河门口等人口聚居区新安装了285个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对城乡主干路口、公共部位、重点防控单位、公共复杂场所视频监控的全方位覆盖。进一步完善了区公安分局、派出所“两级指挥平台”和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络平台”建设,充分整合辖区企事业单位、群团和社会组织资源,建立联动中心,实现资源有效整合、人员及时调度、事件快速处理。组织全区600余人的专兼职巡防队伍,配备手电筒、器具、车辆、识别标识,对重点路段、重点区域进行24小时巡逻,做到“白天见警察、夜晚见警灯”。通过监控网络、警民联防、部门联动的全覆盖,形成了“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防、路上有卡点、村组有联防、室内有技防”的立体化防控体系,有力震慑了犯罪分子。
该区在整治中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上半年全区刑事立案542起,同比下降15.2%,破案427起,破案率78.8%,同比提高12.8%。持续开展“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黄赌毒违法犯罪等专项打击活动,在打团伙、破大案、追逃犯上加强串并案侦查,抓获了一批“两抢一盗”犯罪嫌疑人,破获“4·18”特大运输毒品案件,遏制了“两抢一盗”等侵财案件的多发势头,保持了对毒品违法犯罪严打的高压态势。不断加强对危爆物品、寄递物流等重点行业的拉网式排查,完善工作台账,寄递物流企业全面落实“三个100%”安全防范措施。不断加强学校校园及周边秩序整治,区综治办组织区公安、区城管、区教体等有关部门及社区工作人员、治安积极分子,在学生上学、放学重点时段,开展执勤巡逻、疏导交通,并组织学生家长、教师设立护学岗,有效整治了学校周边治安秩序,提升了学生、家长及老师的安全感及校园的安全系数。同时,对案件发案率较高的清香坪大水井社区、格里坪镇金林社区两个重点治安地区,采取挂牌整治,有效解决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发案率均大幅下降,整治工作成效明显。
该区在矛盾纠纷调处上下功夫促和谐。截至8月底,全区共调解矛盾纠纷985起,调处成功949起,化解成功率达96.3%。建立社区每周、街道每旬、部门每半月、区级每月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制度,全方位排查,确保涉及重大项目矛盾纠纷隐患应查尽查。区矛盾纠纷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针对当前重大项目突出矛盾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派出所、镇、街道定期召开警民半月谈,邀请群众代表、村委会代表等进行座谈交流,介绍平安建设工作情况,宣传安全防范常识,征求群众对提升安全感的意见建议。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信访调解平台,在走访中积极利用平台化解矛盾纠纷。区公检法部门积极开展案件回访活动,重点与正在进行侦查、审理、调解的案件当事人通报案件有关进展情况,取得当事人的理解支持,了解当事人的意见建议,切实改进政法机关、政法干部的工作作风,更好地执法为民。
该区在“小网格”服务“大民生”中提升群众满意度。网格员通过“一表双巡三联系”和“五个一”工作机制,听民声、察民情、消民怨、解民忧,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今年以来共劝返“三无”闲散人员50多人,强戒吸毒人员117人次,管控、帮扶重性精神病人203人次,所有刑释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无一脱管漏管,特殊人群对社会治安的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帮助群众解决修路、路灯安装、监控视频安装、水渠清淤等民生问题,促进平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截至目前,全区共处理网格事项36428件,收集民情信息2936条,参与治安防控9002起,参与特殊人群服务管理828人次。
该区在宣传上用功提高平安创建参与率。紧紧围绕提升群众安全感的目标,充分利用西区长安网、社区QQ、网格微信群、平安微信群、社区知微吧等平台,全方位、多层次地对广大群众开展“平安西区”创建宣传,最大限度地提升政法机关的社会认同感。开展巡回宣传活动,组织业务单位以现场返还受害群众赃款赃物、散发宣传单、制作宣传展板、提供现场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广泛宣传“平安西区”创建活动成果。利用群发短信等形式,进行警情温馨提示,向群众广泛宣传安全防范重点和防范常识,提高群众自防能力和水平。发挥各学校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在全区中小学开展综治平安创建“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学生带动家长积极参与平安创建。
新闻推荐
□罗元彬奶奶走了,走得很安详——那一年她岁。人们传说奶奶是村里最后离去的童养媳。无从考证她是否“最后”,单知道童养媳于她是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民国十八年,奶奶在邻村一个叫“木林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