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国庆长假后首日,北京、上海等四地公布了网约车地方细则征求意见稿,四地都对网约车车辆、司机和平台设置了严格的门槛。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官方微博随后发布《北京市出租汽车行业深化改革有关政策文件解读》(简称《解读》)。对于为何规定网约车驾驶员和网约车为北京户籍、北京市车辆,《解读》指出,一是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的发展要求;二是治理“城市病”、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要求;三是治理交通拥堵的要求;四是政策法规的要求。
燕农(河北 教师):尽管早在今年7月底,国家层面就出台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两个政策法规,确认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但也给地方预留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细则的空间。所以,北上广深等地出台网约车新政征求意见稿,才意味着交通部的有关新政将要最终落地。而且,作为一线城市的代表,北上广深的新政,或许会成为其他城市出台具体细则的风向标,因而备受舆论关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主持人:具体而言,这次四地为网约车设的门槛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房清江(湖北 公务员):每一项条件的限制,都将对网约车从业的规模进行一次大幅削减。比如,滴滴相关人士表示,上海已激活的专车司机总共有41万多人,但仅有不足1万名司机持有上海本地户口。如果真的实行沪人沪牌,再加上对车辆要求的限制,符合条件的恐怕少之又少。又如,广州对车况的严苛要求,一年内的新车,在已经实行机动车限购的背景下,能够购车的数量有限,再加上车辆要求、购车目的、司机资质等限制,能够从事网约车的车辆也是有限的。毫无疑问,四城新政严苛的限制,很难逃脱“精准控量”的嫌疑。
主持人:从现实来看,网约车管理要兼顾各方利益,对此有何建议?
王聃(湖南 媒体人):对于网约车的治理,职能部门尤需全局化的视角。既不能脱离一切来谈网约车的先进与便捷,也不能对网约车的新生事物属性熟视无睹。恰因如此,网约车管理重在找到平衡的逻辑,实现共享经济模式和社会管理的共同受益。
新闻推荐
主持人:连日来,来自北京和重庆地区的近百名IT行业求职者向媒体反映,一家总公司位于北京的招聘单位以“不符合招聘条件”为由,要求应聘者参加培训机构的高价“集训”,并向应聘者许下“集训”结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