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是年后北京人才市场最为火爆的两天。在90后占据主力的求职市场上,人们感受到与以往大不相同的“画风”。
放眼当下的求职主力军,已是90后挑大梁了,但90后难招更难留也是很多企业最头疼的问题。
某美容科技公司的负责人肖女士对此深有感触。“前些年,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就业市场上还都是80后。那时候能有企业愿意要你就要烧高香了。人家问你期望薪酬是多少,你说2000元,人家会问,1700元能不能干?你要是说不干,人家也不会挽留,因为还有很多人排队等着呢。”肖女士说,如今招聘90后大学生,企业会发现,他们不仅对薪酬有着较高的要求,对公司的规模、名气、发展平台、工作环境、交通便利程度等方面都特别挑剔。即使招上人来,很可能对方两三个月就会辞职,辞职的原因五花八门,有些甚至令人感到不可思议,“有一个姑娘的辞职理由是我们的工作环境里都是女孩,不好找对象。还有一个姑娘嫌公司离她住的地方远,每天要倒两趟地铁,花将近3个小时才能到公司。”
记者在一个人力资源专员的微信群里,也常常看到有HR抱怨,新员工辞职的理由简直堪称“奇葩”,包括嫌公司食堂的饭太难吃了;公司没有独立卫生间,上厕所还要走到楼道里的公共卫生间;原来我比同学工资高,但干了一年以后,他就赚得比我多了……
可是,90后为什么对工作这么挑挑拣拣,难道他们真的不着急找工作吗?“不着急,也不一定非要到公司上班吧?”23岁的毕业生小郭一脸轻松地说。她是一个慢就业族,找工作的事情有一搭没一搭的,她采取的是“守株待兔”式的方法,只是在几家招聘网站上挂了简历,等着企业给她打电话,而不是主动去寻找岗位。但小郭并不为经济问题而烦恼,她在花椒平台上做网络主播,“就是聊聊天、唱唱歌,我学过跳舞,经常表演舞蹈。”就是这样,每个月直播的收入就能顶上一名白领,所以她对找工作这事就更不着急了。 (北京晚报)
新闻推荐
□李代华袁桂林本报记者左杉“这叫雅南猪,是洪雅本地的一个品种,肉质很香,能卖到40块钱一斤。”2月15日,在洪雅县余坪镇金星村,村民周启松正打算把车上的雅南猪送到眉山去卖。2013年,周启松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