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让贫困学生有尊严地受助

来源:资阳日报 2017-02-14 00:00   https://www.yybnet.net/
□ 陈城

最近,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在扶助贫困学生过程中要“保护受助学生尊严”“不能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本是一项促进教育发展,帮助更多贫困学子圆梦的好事,但有些困难学生评定的程序,却让部分学子望而却步。近几年,类似报道也屡见不鲜:“云南多所高校存在让贫困生上台演讲的情况,有人上台后一言不发,有人贫困却因人缘差拿不到助学金。”“辽宁沈阳一贫困大学生自从在同学面前讲了其羞于启齿的家境后,常常觉得抬不起头来。”笔者在大学期间曾负责贫困生证明材料审定,书面材料中申请者家庭情况往往十分凄惨——“人均年收入750元”“父母一方或双方常年重病缠身”等。如果让年轻人当众念出这些,那是多么令人尴尬不安的场景。

给予贫困学生补助,为的是维护人的权利、呵护人的尊严,当众比惨却漠视了人的尊严和情感。进一步说,扶贫的目的在于“扶志”,绝不可“比穷伤志”,学校、老师更不能用实际的助学金去诱导甚至鼓励学生将贫困当成一种资本。

因而,教育部在此次通知中也明文规定,各高校应采用大数据分析、个别访谈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公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情况的内容,不能涉及学生个人及家庭的隐私;采用隐性的方式进行帮助,避免割裂区分困难学生与非困难学生,等等。其实,如何让贫困学生有尊严地受助,很多大学都有探索,南京理工大学的举措就值得借鉴。该校通过对校园一卡通大数据比对,将每个月在食堂吃饭超过60顿、一个月总消费不足420元的学生,列为准资助对象,然后再通过各院系辅导员的人工审核最终确定资助名单,将助学金“偷偷”充入名单内学生的饭卡里。这种不用填表、不用登台“比困”“润物细无声”的做法,既人性又科学,可以看作对教育部前述通知精神的鲜活注解。

人穷,志不能短;扶贫,更要以人为本。因而,各高校对贫困生的认定应尽快落实教育部这一通知,让认定过程更加人性化、规范化,避免当众自揭伤疤的认定方式,别再让贫困学生在“尊严”和“金钱”之间做出艰难选择。

新闻推荐

今年去哪找工作? 31省份释放就业预期“硬指标”

今年,将创历史新高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去产能之后的职工安置任务与依然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合力推升着我国就业工作的难度系数。百姓、政府与企业三方关切的交汇处——就业、招工“两难”如何化解,料将再...

相关新闻:
监管也要巧用力2017-02-08 00:00
猜你喜欢:
古人如何求职升迁2017-02-20 11:27
评论:(让贫困学生有尊严地受助)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