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龙俊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雷锋这个普通而伟大的名字响彻祖国大地,一件件平常却温暖的事迹被广为传颂。许多年过去了,雷锋二字已成为人们心目中乐于助人、见义勇为、扶贫济困的代名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无私奉献。
3月,是学雷锋活动月,近日,记者采访了三位不同身份的市民,倾听他们对新时代雷锋精神的阐释。
退休工人周奎志:
“善待他人,从小事做起”
今年71岁的周奎志和老伴相依为命,两个儿子常年在外地工作。
虽然儿子都不在身边,但街坊邻居对他俩非常照顾,使周奎志打心眼里觉得温暖。“有几次我将清理的垃圾放在门边,出门时却发现垃圾口袋不翼而飞。”周奎志说,后来他才知道是隔壁的小伙子帮忙丢的。“小伙子说,反正他要下楼,看见我门边有个垃圾口袋顺手就帮忙丢了。”小伙子的举手之劳,令周奎志非常感动。
“我理解的雷锋精神,不是要干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能善待他人,从身边小事做起。”周奎志又向记者讲述了一件事,有一次,他有急事要通知老伴,手机却没电了,于是他拦住一位陌生青年并告知了他原委。“我本以为那个年轻人不会借,谁知他二话不说便掏出手机递给我,还说让我慢慢打,不急。”
周奎志说,还原雷锋的人生,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用平凡的事迹诠释着生命的意义,但雷锋精神的可贵之处,在于在生活点滴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唐小琴: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19岁的唐小琴怎么也不会想到“活雷锋”就在她的身边。
“我的寝室有4个人,平时大家就像亲姐妹一样,互相帮助。”唐小琴说,宿舍有一个同学,平常就像“妈妈”一样照顾着其他3位室友。“下雨了,我们不用担心晾在外面的衣服被淋湿;出太阳了,我们也不用担心被子没拿出去晒,甚至连我们的衣服,她也会帮忙洗。”唐小琴说,大家都开玩笑说她是“活雷锋”,她却笑着说:“你们都是我的好朋友,我不过就是动了下手,做这些小事不算什么。”
“我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在室友的感染下,唐小琴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公交车上,她会给老人让座;看见小孩摔倒了,她会帮忙扶起来;每到周末,她就和室友一起到学校附近的养老院、社区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唐小琴也收获了快乐。
“雷锋同志无论做什么事情,心里总是想着别人。”唐小琴说,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帮助别人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这就是雷锋精神的真谛,也是最值得人们学习的地方。
教师杨桂林: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雷锋的“螺丝钉”精神,是自觉地把个人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之中去,个人服从整体、服从组织,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干一行爱一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59岁的杨桂林看来,这是对新时代下雷锋精神的最好诠释。
“雷锋同志一生中做过许多事情,他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杨桂林说,他时常拿雷锋的“螺丝钉”精神鞭策自己。
教书育人30余载,杨桂林从没有无故缺过一堂课。“人民教师的职责就是培育下一代,看着他们出身社会,成为国家栋梁,就是我最大的安慰。”杨桂林说。
“每个工作岗位都有其重要之处,不分三六九等、高低贵贱,因此只要在职一天,就要坚守在岗位上,认真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戒骄戒躁。”杨桂林说,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这是对每一个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人力所能及的。承担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这就是传承雷锋的“螺丝钉”精神。
快评
学雷锋,要从小事做起
对雷锋精神的诠释,一千个人也许会有一千种答案。文中三位市民对新时代雷锋精神都有自己的理解,无论是“善待他人,从小事做起”,或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或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归纳起来就是一个字:“爱!”正如他们所说,雷锋是一个心中充满大爱的人,他爱祖国、爱人民、爱工作、爱生活,他时刻把爱装在心间。
其实,学雷锋不需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就行;学雷锋,也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只要有心,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让我们都聚集在“雷锋”这面旗帜下,用一件件小事、一颗颗爱心践行雷锋精神,把正能量不断传递下去,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新闻推荐
城区部分商超护栏缺乏警示标志,不少家长缺乏戒备 怀抱孩子在栏杆边玩耍很危险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记者盖鸣霆日前,天津大悦城发生两名儿童从4楼护栏处坠落不幸身亡的事故。事故发生后,众多网友为孩子不幸的遭遇感到难过的同时,也提出了商超应该在护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