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已过,气温渐渐回暖,可近日突如其来的一场寒流又把人带回了“冬季”。突来的寒冷提高了感冒发生率,在“小小”的感冒面前,车主们是否可以掉以轻心呢?
“感冒时的一个喷嚏,都可能导致车毁人亡。”有科学家研究表明,感冒驾车比酒后驾车更危险。
调查报告显示,感冒,特别是流感,对人的行动能力会产生重大影响,其作用几乎等同于喝了8升啤酒后的效果。检测发现,患流感的人对图像反应的时间比正常人长57倍。而喝了1升啤酒的健康驾驶员,其反应速度只比正常人慢5—10倍。
某安全驾驶行为研究专家表示,开车需要注意力特别集中。感冒时的一个喷嚏,都会使人手脚失控。据测试,正常人打喷嚏一般需10—15秒。如果汽车行驶速度为每小时50公里,那么,一个喷嚏打完,汽车已驶出140—200米。另外,人在打喷嚏过程中,通常会闭上眼睛,张大嘴巴。此时,驾驶员既看不见路上状况,也听不见外界声响,大脑、手脚都不听使唤,这些都会成为潜在隐患。
同时,感冒引起的发烧也会造成大脑细胞的血液供应不够,让人昏昏欲睡,且浑身乏力。感冒还让司机的测距、辨色等能力下降。
感冒后吃药对开车来说更是“错上加错”。据科学家统计,11%的肇事是因司机服镇静药物引起的,服用抗组胺药与镇静剂的人发生车祸的几率比常人高5倍。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规定,“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不得驾驶机动车”。一份调查表明:药后驾车的人中,用抗抑郁镇静剂的事故率达97%,饮酒后驾车的事故率则是87%。
天凉了,希望车主们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重视感冒,安全出行,平安回家。
(本报记者 刘昌宁 整理)
新闻推荐
日前,公安部公布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将行政拘留执行年龄从16周岁降低至14周岁,引发热烈讨论。近年来,未成年人暴力案件一直备受社会关注。2016年年底,浙江温州鹿城法院曾宣判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