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庆
6岁孩子不慎落水,抢救过程中需转院救治。谁知,医院派出了没有驾驶救护车资格的司机,在发现汽油不足的情况下,司机却自信地认为能够顺利到达医院。结果,救护车在途中燃油耗尽,无法前行。后因抢救无效,孩子离开人世。这起发生在南京某县的案件近期宣判。(《金陵晚报》)
毫无疑问,抢救生命需要分秒必争。分秒的延误很可能会影响救治效果。虽然这次孩子的不幸离世,救护车司机未必应该负全责,但是其所作所为令人震惊。救死扶伤,是医院的天职,不能视作儿戏,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对于救护车来说,应该时刻保持“油箱满满”,时刻准备着。救护车关键时刻怎能掉链子?必须有的责任担当和职业品德哪去了?“救护车断油”这种现象不能宽容!无论这起事件中,孩子的死亡与“救护车断油”的关系是大是小,都不影响对司机的追责。
从有关报道看,医院派出了没有驾驶救护车资格的司机,有关部门也应该对医院问责。抢救生命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是科学严谨的,救护制度和用人制度都应该是严肃的。这家医院如此懈怠。对其,怎么能够等闲视之?
“救护车断油”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少地方存在的救护车乱象。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快速高质的医疗救助需求增大,正规医疗机构的正规救护车数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救助需求,导致了不少不合格的救护车和救护车司机的出现。另一方面,部分救护车管理人员、驾驶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不能恪尽职守,甚至为了一己私欲,不顾单位规定任性而为。生命经不起等待,生命经不起折腾。救护车不同于普通的运输车辆,这是营救生命的特殊车辆。对于这样的车辆,一定要严格加强管理,防患于未然。否则,即使是小小的失误也很可能酿成大的悲剧。
国家应进一步从宏观层面制定科学合理的法治监管体系,当地政府特别是职能部门应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切实可行而又完善的监管和处罚措施,各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制度、严格管理救护车随车人员,确保令行禁止……只有如此从上到下健全监管体系,分层分级严格把控,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救护车乱象的发生,避免类似“救护车断油”的事件再度发生。但愿这起事件能唤起更多相关人的觉醒,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改进提高。
新闻推荐
中国汽车市场第一季度召回374万辆缺陷汽车 今年3月召回逾260万辆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3月发布的召回公告显示,中国汽车市场内共有21个汽车品牌发布了累计36次召回公告,共计召回2609294辆汽车。其中,3月的召回不少为高端品牌汽车,奥迪、宝马、玛莎拉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