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名棣佳,号玉昆,排行第二,人们都习惯叫他二哥、二叔或二伯爷,很少听到有人直呼他的名字,可见人们都很尊重他!
父亲一辈子勤勤恳恳,吃苦耐劳。人民公社生产队集体化那阵子,人们出工有三等,村头等、田头等,开工等队长发号令。他绝对不等,去到就干。收工时人们都赶着回家吃饭,他还要顺手拖把柴草,人到柴到。土地承包到户后,父亲负担更重了。因为我们哥弟妹三人已在城里的单位工作了,母亲也到城里帮在医院工作的妹妹带孩子,家里只有两个妇女和一群正在读书的孙子孙女,人多劳力少,重活自然落在父亲身上。农闲时他放牛兼砍柴、看田水,农忙时他放牛兼犁耙田、担谷担秧。天天都早起喂猪,晚睡洗衣。父亲虽然辛苦,但他不叫苦,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
父亲为人正直,乐于助人。他当几十年生产队长和保管员,不贪过集体一分一厘钱,也没侵占过集体一件物,老老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他经常教育我们说:“贫富天生定局,贪心人没福禄。”
父亲有医治疥疮之专长,两包草药治愈,一包煲水洗,一包泡米酒擦患处,治一个好一个,不是吹牛皮。上下三村凡是患疥疮的人,不论是谁都有求必应。人家给药费钱,他就说这草药路旁田背都有,举手之劳要什么钱?治好就好了!
编织竹篾父亲也很拿手,什么菜篮、坭箕、大篮、小篮和火笼等都会织。只要你担竹上门请他帮织都答应,今天帮村头九嫂织菜篮,明天帮下屋十婶织大篮,后天帮四叔织火笼,全是免费。不是我家富,而是父亲热心为人民服务。其实我家还很穷,子女多家底薄,子女读书婚姻嫁娶都需要借钱,急时借有了还,从来没赖账,正像人们所说的有借有还,想借不难。二十世纪末父亲已经八十多岁高龄了,他还修桥补路,打扫村头巷尾的卫生,真正做到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难怪他在“三忠于”时期多次被评为大队、公社、县和地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在改革开放后又被评为文明家庭。
说我父亲是故事大王一点不过头。虽然父亲只读过两年私塾,但记忆力特好,讲故事绘声绘色,很有吸引力。什么《孙悟空大闹天宫》《薛仁贵探地狱》《朱家天子杨家将》《学习雷锋好榜样》《薛仁贵征东》《郑和下西洋》《南霸天》《罗聪扫北》等,能从天讲到地,从古讲到今,从东讲到西,从南讲到北,讲到高兴时大家捧腹大笑,讲到悲哀时大家又鸦雀无声,有的甚至流下眼泪。在放学后或节假日,经常看到成群结队的少年儿童来到我家门前的黑橄榄树下听我父亲讲故事。
我父亲是个严父,小时候对我们兄弟姐妹7人从严管教,并约法三章,有打架吵架、旷课偷懒、贪便宜偷东西等行为的,轻的骂重的打,屡教不改不给饭吃,看你还敢不敢犯?他老说“骂是教,打是爱,宠是害”。家规虽严,但我们基本上都没有违犯,反而使我们从小就养成遵规守矩的良好习惯。
父亲对子女也不缺柔情和慈爱,小时候常把好吃的都让给我们吃,在茶余饭后过问我们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实际用名人名言和流传故事潜移默化教育,使我们能轻松接受,健康成长。为了让我们努力读书,学业有成,父亲常说“读熟成语考,任君天下跑”“读熟诗书不用愁,知识装在心里头。白日不怕强盗抢,黑夜不怕贼来偷。刮风下雨全不怕,一路风光到白头”。举一反三,反复解读。他讲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富人大户的千金小姐出“天地”二字对诗招亲,几天都没有人对中。一个穷书生上京考试路经此地随口而出:“天是我父,地是我母。我是你夫,你是我妇。”鞭炮响起对中了,穷书生老婆有了,路费有了,后来又高中了状元。真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啊!我们听得心服口服。
父亲常教育我们要有真才实学群众才欢迎。古时候我们附近乡镇蒲塘有所抚康中学,一位新校长上任。人们为了探探他的水平,给他出“锡斧铅刀敢入深山伐树”对对子。他思考了几天没对出,一天见老婆买大鱼回来,便触景生情吟道:“浓缯密网正来蒲塘捉鱼”。人们见他有才华,都很喜欢他,也很敬重他。这些看似简单的话语却能给我们巨大的鼓励和动力。当年我便努力读书,从小学三年级跳上四年级毕业班,并能以优秀成绩考入高级小学就读(当时每个乡镇只有1至2间高级小学,招生是100人左右)。
父亲不吸烟,喜欢饮酒,干活累了喝一杯通通身骨,招待亲朋好友喝一杯加深友谊,逢年过节喝一杯增添喜庆,但从来不贪杯,不轻佻,不胡言,不乱语,不吹牛,不拖台。
父爱如山厚重,似海深邃。我们家当时虽然不富裕,但有父亲在,我们生活踏实,岁岁平安,月月如意,天天快乐,时时温暖。我们兄弟姐妹共同祈愿下辈子他还当我们的父亲!
(纪念父亲100周年诞辰而写,让老一辈良好的品德及家风、家规、家教代代相传。)
新闻推荐
运动锻炼你不妨趁着自己有时间的时候,多出去走一走,早上早起养成一个良好习惯,尽量出去打打球,玩一些比较高雅的活动,像是放风筝,练练太极拳,或者是去跑步等等。在春天,一个生机盎然的地方锻炼,能够有效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