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显德通讯员 褚福超 一年365天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枣矿集团七五煤矿就是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走出涅槃转型之路。 枣矿集团七五煤矿接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凝聚了该矿干部职工多少心血和汗水! 管起来,凝心聚力 七五煤矿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100万吨/年。接管之初矿井整体形势百废待兴。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各种矛盾集中释放,投入严重不足,设备老化、工艺落后、开拓滞后、巷道失修,大部分辅助设施受到破坏,系统处于瘫痪状态。1295名职工来自于通盛公司、田陈矿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少,熟练工少,技术力量薄弱,规范意识、标准意识不统一。 “接过来、管起来、强起来!”枣矿集团有百年枣矿行稳致远的自信,由矿党政提出,表达了全矿干部职工的共同心声。接管之初,枣矿集团召开专题会议,并派出工作组,成立了筹备领导机构。积极与相关方面协商,利用一周时间组织了分流人员选岗安置,实现了矿井移交工作的“无震荡操作”,促进了矿内设施的全面移交。 面对困难和压力,七五煤矿领导班子坚持稳中求进,发扬“博采众长、团结实干、凝心聚力、争创一流”的奉献精神,以最短的时间把枣矿集团的管理文化、管理理念植入七五煤矿,打造“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一股劲”的职工队伍,努力“把井下打造成工厂,把井上建成花园”,实现安全体系扩值增量。 接管之初,生产系统条件较差、生产时断时续、产量较低。为改变这一现状,健全完善了“岗位、班组、区队、专业、矿井”五级排查治理循环,分级管控,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对标完善安全标准体系,严格以排查、记录、汇报、整改、验收、考核六个步骤抓好闭合,形成了“五个循环,环环相扣,每环六步,步步闭合”的分级闭环,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做到了整改责任人、措施、资金、治理期限、应急预案和监控“六落实”。扎实开展“一通三防”、防治水、机电提运、冲击地压和职业危害防治“9项排查整治”活动,达到了“全面防控、时时防控、人人防控、闭合循环”的隐患防控目的,实现了安全隐患的动态防控、快速落实、及时整改,防患未然。七五煤矿转岗职工多、新手多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提技能、强素质、练本领。(下转A2版) (上接A1版)出台了推行技术练兵、培育“七五工匠”的文件措施,建立了重奖激励机制,形成了全矿以师带徒、以老带新、区队长当教官、全面学业务提技能的新风尚。该矿举办了2017年职工技术大比武,选煤厂、通防科等开展了大练兵活动,涌现出了一批技术尖子。 针对职工来自不同的单位,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各异的实际,召开了青年大学生、职工代表等层面“面对面”座谈会15次,拓宽了职工群众诉求渠道。成立大学生职工联合会,搭建了青年人才沟通交流、展现才华的培育渠道舞台。面向移交人员,进行了4个管理岗的公开竞聘,4名年轻同志走上了管理岗位。这一举措不仅让484名选岗职工实打实地感受到“新七五、一家人”的良好氛围,彻底打消了“外来人”的顾虑,有了归属感。加速了来自三个方向的全矿职工的整合、磨合和融合,达成了共识,凝聚了上下同欲谋发展的正能量。 强起来,旧貌换新颜 七五煤矿确立了“接管矿井站排头、西部矿井争一流”的目标,实施“一年优化升级,两年达产达效,三年扩能增量”三步走战略,赢在优化提升“起跑线上”。 围绕集团公司“六位一体”考核管控体系和任务目标,全面构建安全管控、质量标准化创建、关键节点环节管控等“六大体系”+系统建设工程,推进“6+1体系”统筹创建、综合施治,形成“6+1>7”的良好局面。全年生产原煤91.69万吨。以去年7月份为分水岭,生产能力达到月均10万吨的水平,7、9、11三个月原煤产量持续突破建矿记录,扭转了产量低、效益差的被动局面。完成掘进进尺5800米,综掘单进水平达到西部矿井平均水平,创出了综掘日进14米的新水平。职工年均收入达到84744元,较年初增长30%以上,增幅和平均水平均超出集团公司。 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投资1000多万元,推进了六大系统改造工程的实施。投入1亿元的先进成套综采设备,在213综采工作面安装投入使用,加快了“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的步伐,为早日建成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矿井打下了坚实基础。进一步调整、优化主副井电控系统,主井提升时间缩短10秒左右,每天提升量保证在450钩以上,创出了日提升558钩的新水平。地面储装洗运系统基本完善,入洗能力由设计的60万吨提高到90万吨,基本达到“全入洗”要求,矿井增值增效增盈能力迅速提高。强化服务意识,采取“订单式加工”“以质计价销售”等一系列市场营销策略,“量身定做”适销对路产品。2018年1月21日创下了历史新高,发运总量达到7421吨。 接管之初,职工吃住在离矿几百米外的简易板房,冬不保暖,夏不隔热。2016年年底接管后,首先要解决的是职工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问题。 为解决职工的住宿问题,对原有家属楼进行清理改造,职工从矿外居住多年简易板房中搬进了条件较好的临时职工宿舍的家属楼中。2017年9月份完成两个掘进工区和综采工区三个单位330多名职工由外院到内院的搬家,并统一配齐了床铺、衣橱等房间物品,实行公寓化、标准化管理。 重新装修职工食堂,方便满足了1300名职工的就餐,确保职工24小时就餐的需求,彻底结束了吃住在板房的历史。修复整理职工澡堂吊篮1200多个,淋雨喷头90多个。投资99万元,实施了压风机余热回收利用工程,利用矿井压风机余热将凉水转化为热水用来供应职工澡堂洗浴,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每年可节约资金100余万元。 针对当时矿里环境脏、乱、差的现状,对矿区3万平方米区域深入进行绿化、美化、亮化,对草坪、树木进行精细化修剪。同时联系外部专业人员对缺失8000棵花木进行栽种,引进600棵观赏型苗木,绿化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重新敷设660米喷灌设备,投入30余万元购置了洒水车和翻斗车,打造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式花园矿区。
新闻推荐
□龚大烈记得,我家养过一条黑狗。爸爸起初在田埂上把灯笼花(蒲公英)移植到菜园的时候,遇见了一只无主的流浪狗,它身上几处黑毛被污泥痂结在了一起。它看到爸爸蹲着在撬灯笼花,竟然一声不吭地摇着小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