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这首汉代乐府民歌中极为清新优美的小诗,把采莲的男女主人公“莲”中有“怜”,“怜”中有“你”描绘得妙趣横生。
在陶辛,如今也有一幅这般令人神往的画面。
众所周知,荷花就是莲花。荷花盛开的七月,陶辛香湖岛周围来来往往的小船上,随时可见红男绿女摘下一片荷叶顶在头上,采来一枚莲蓬细细品尝甜中有苦的滋味。登上小岛,撑起红伞的姑娘们走进莲池花丛,若是被崔护看见,恐怕也有一句“人面荷花相映红”吧。而一池池的青翠中,不论是硕大的荷花还是娇小的睡莲,品种之多,名目之繁,足令人眼花缭乱。相比只有白与粉红两种颜色的荷花,睡莲似乎更有内涵。几片绿叶轻轻托起花瓣,静静地躺在水面上,白、黄、红、紫、蓝,星星点点,相辉相映,谁能说这不是一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丽画卷呢?“睡”倒的美人总是昼开夜闭,羞涩之态引来一位多情才子,徐志摩以花喻人,把那妙龄女郎写成“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青蛙很善解人意地增添情趣,扑通一声跳入池中,溅起的水花瞬间在碧绿的莲叶上留下一粒粒滚动不歇的珍珠。飞舞的蜻蜓也比较配合摄影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画面不难抓拍。勤劳的蜜蜂为了抓紧采粉就顾不得风情了,大半个身子都钻进了花蕊,不过也不用抓耳挠腮,它最了解荷花的慷慨,可以尽情地为我们酿造生活的甜蜜。
一样的荷花,不同的时间去欣赏,都有不同的意境。微雨时,香湖岛上轻雾缥缈,翠盖微翻。一朵朵荷花红粉留香痕、蕊含千滴泪,缠绵悱恻处尽显淡淡清愁;暴雨来时风满楼,花摇枝摆,雨点砰砰地砸在莲叶上,闷响如雷,不免担心起荷花的安危来。事实上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巨大的荷叶翻卷成一把把小伞挡住了风雨,荷花安然无恙,绿叶对花的情义竟然是如此的深沉。
月光下的香湖岛则是一幅优美的工笔画。漫步小桥流水,徘徊亭台楼榭。一幅泼墨、十池青翠、万朵菡萏朦胧于烟水之间。人、树、荷,影影绰绰,既虚幻又缥缈。再踏上穿越花池的齐水小径,感觉就成了金庸笔下的段誉,正在施展绝世轻功凌波微步。与明月对望,与荷花相看,发呆片刻后猛然想起,已有一代散文大师朱自清写下的《荷塘月色》,哪里还敢摆弄这种抒情的文字,还是用心体会荷花的品质与禅意吧。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早被文人称为花中君子。“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恨不能用其做成一件香气馥郁的衣服来穿,以此表达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七月陶辛,荷日相映,你不来吗?
红杨树
新闻推荐
晚报讯(记者刘琳通讯员杜平孙巍)“高温天气,一定注意防暑降温;出门务工,挣钱不易,贵重物品一定收好,注意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