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水
新华社3月21日电报道了《一边携款跑路一边公然开店 预付卡“卡跑跑”为何能一骗再骗?》的文章。联系现实,“卡跑跑”已经不是“别处”的新闻,近几年,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健身卡、美容卡、洗车卡,以及许多地方屡屡出现的其他预付卡、预付款跑路等想象,尽管形式各别,但性质一致,就是以较低的价格吸引顾客,运营一段时间后,卷款走人,顾客手中的卡成为废卡,预付款索要无门。“卡跑跑”现象为何频发,值得深思。
“卡跑跑”开店,以月卡、季卡、年卡的形式让消费者办卡,其经营理念不在于服务高标准、不在于目标长远、不在于物美价廉,而在于以低价吸引庞大的人群基数,快速累积资金。此后,随着人气上升,不断更改、提高消费标准,同样的服务项目,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当收到一定数额的资金后,迅速关停店面,会员手中的消费卡变成了废物,预付资金索要无门。
人群分散的会员,就个人来说,损失几百上千元;就全体会员来说,支付给“卡跑跑”的金额已经足够庞大。但这些会员没有组织,即使组织起来,向当地相关部门申诉,也得不到法律法规的支持保护,“卡跑跑”不会受任何法规的约束或者法律的制裁。原因在于涉案金额不足以立案,够不上犯罪标准。如此一来,曾经的会员哑巴吃黄连,有损失无处索赔,只能自认倒霉上当受骗。对“卡跑跑”来说,收到的资金拿得心安理得,用不着销声匿迹,法律不制裁,任何人拿他没办法,可以换个店名再开店,甚至继续游戏“卡跑跑”。“卡跑跑”的手段已经成为某些想不劳而获、一夜暴富者的伎俩。
“卡跑跑”能逍遥法外,能心安理得地四处行骗,在于无视道德良知,在于钻法律的空子。如此不付出任何违法成本的失信行为,让一些“卡跑跑”大行其道。“卡跑跑”现象值得有关监管部门深思。
但是,“卡跑跑”失信、以邻为壑、坑蒙拐骗的做法违背天公地道,让这种人游离在法律的制裁之外,有违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本意义。“卡跑跑”践踏了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不利于社会文明进步,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国无信不强,人无信不立”。对“卡跑跑”现象,如果长期用现行的法律法规来审视评判,或者不将其列入当地诚信“红黑榜”,不但有失社会公正,更在一定层面助长了失信行为。
从目前各地的情况来看,从消费者投诉“卡跑跑”后,许多地方的有关部门对“卡跑跑”的失信行为不会纳入信用监管机制,理由是大多数“卡跑跑”没有固定的职业,无法跟踪监管。所以,亟待加强对预付卡等失信重灾区的信用管理,将商家的失信行为纳入征信系统,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同时奖惩联动,使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惩,让诚信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有利于法治社会建设,有利于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新闻推荐
张翼去年,为了一个病,陪着老人跑了好几家大医院,感受很复杂。大夫主动留手机号、加微信,这很不容易。而且大夫讲解病情普遍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