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周晓真
2014年,日照海关紧跟日照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多措并举,主动作为,积极支持日照市外向型经济和辖区外贸企业发展。据日照海关统计,2014年日照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2134.8亿元人民币,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294.1亿元,增长22.1%,增速居全省第 2位。监管进出口货物21082.70万吨,同比增长4.96%,居关区首位。
针对口岸监管场所与物流发展不相适应的实际情况,海关克服点多人少、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的压力,报批监管场所6家,新增堆存面积17万平方米、储罐容量178万立方米,监管场所总量达到29家,位居省内第一;针对进口货物在口岸与内陆间物流运输不畅导致成本增加的问题,启用疏港分流电子系统,支持港口国际化集疏运体系建设;采取车船直取的方式快速验放,提高物流周转速度,拓展港口存储能力,为日照港实现跨越3亿吨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持。2014年,日照海关监管货运量2.1亿吨,同比增长4.96%。
及时释放改革红利,深化区域通关业务改革,落实多点报关、属报属放等多种模式,辖区企业适用属地报关、口岸验放模式企业数量由115家A类企业扩大到383家B类生产型企业,属地报关比例达75%,无纸化率达96%;在不改变现有工作模式、不增加口岸和企业负担的前提下,主动对接检验检疫部门,启动关检合作“三个一”工作,运行关检合作“一次申报”39票;选拔20名业务骨干组建协调员队伍,为辖区企业提供“一对一”贴心服务,惠及企业105家。
开通经凭祥出口越南、经阿拉山口出境哈萨克斯坦2个线路过境业务,累计开展业务20批次;支持莒县塑料加工企业利用莒县——— 阿拉山口———中亚火车国际联运线路在当地直接发运出口货物,海关上门监管,避免企业在日照与莒县间往返;探索海铁联运模式,支持开通日照至釜山集装箱班轮航线,企业通过海运模式将货物运至日照口岸,然后通过铁路运输方式出口。取消报关企业需要150万人民币注册资本、报关员不少于5名的限制和报关员资格准入门槛,促进市场主体加快发展;简化报关单位注册登记手续,注册登记时间缩短到1个工作日;取消原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3年换证的模式,有效期延长为长期有效。2014年,日照市进出口企业新增543家,报关企业新增20家,总量分别达到2592和56家。
据了解,日照海关组织相关人员到各区县现场调研5次,利用培训班、座谈会、下厂调研等形式开展调研20余次,尽快摸清日照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底数,做到服务有的放矢;积极融入地方改革,落实市委、市政府确定需要海关参与、协办的重点工作,党组成员分工负责,主动对接市口岸办、商务局、金融办等主办单位;服务日照机场建设、日照港规划等工作,就海关查验场地相关配套设施配备情况提出建议;着眼日照市未来发展,细化八项措施支持日照外贸发展,提出支持大宗散货交易中心建设等7方面意见建议;发挥信息辅助作用,围绕一带一路、中韩自贸区等日照市重点工作深入分析,报送地方信息59期、市领导呈阅件13期。
新闻推荐
黄海之滨亮丽的风景线 ——日照检验检疫局2015年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综述
本报通讯员 卢新存 冯立兵过去的一年,日照检验检疫局贯彻落实质检总局、山东检验检疫局和日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为主线,落实山东检验检疫局“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