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新闻 米易新闻 盐边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攀枝花市 > 米易新闻 > 正文

“村改社区”后的变化 □本报记者 贺欣文/图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1-10-21 13:47   https://www.yybnet.net/

一幢幢楼房鳞次栉比,房前楼后绿树成荫、花团锦簇,道路干净整洁,垃圾处理房规整;草坪上,居民三三两两,或散步,或健身,整个小区环境清爽,感觉十分惬意。这是记者近日在米易县攀莲镇失地农民安置小区阳光城看到的场景。

谁能想到,居住在如此环境优美的城市小区内的居民,曾经是县城近郊农村的农民。

2006年,随着米易城北新区的开发建设,处于城郊的攀莲镇青皮村的村民们迎来了由农民向城市人身份转换的机遇,原青皮村10—14组的村民如今大多已成为城镇居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安置楼房。

失地农民的新生活

从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农村老屋,搬进城北新区安置房,这是住在“阳光水岸”小区的魏德彬、陈灿蓉夫妇前半辈子压根没想到的。

“我们老两口跟女儿住在10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老头子每年还能领到政府发的720元扶助金,现在虽然没有地了,但国家政策好,晚年生活一样能有保障。”59岁的陈灿蓉说。

陈灿蓉是1986年从重庆江津农村迁居米易的,两个女儿分别嫁到攀莲镇贤家村和水塘村,陈灿蓉老两口就轮流在女儿家住。2008年,二女儿家土地被征用后,女婿女儿外出打工,常年在外地承包工程,收入不菲。

2009年,二女儿在“阳光水岸”小区分到一套住房,陈灿蓉老两口第一次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那么多老邻居住在一栋楼里,串个门很方便,小区里的环境卫生也很好,比原来乡下强多了。”

家住“阳光城”小区的范凯现在是小区保安,他曾经是青皮村第十村民小组的村民。说起眼下的生活,他高兴地说:“各方面比以前强多了。”

范凯今年46岁,他家原来有1亩多土地,2006年城北新区建设征用了他家的耕地和宅基地,当时拿到补偿款13万多元。2008年,失地农民安置小区阳光城一期建好后,他家分到了一套93平方米的住房。用了不到5万元,一家三口就住进了新房。

“虽然居住面积比起原来的平房要小些,但是环境好,生活跟城里人一样。”范凯很满足。

不仅如此,小区里开发的商铺,只要是失地农民,每人都能分到6平方米;商铺统一出租后,每人每个月可以固定领取100多元。

目前,范凯一家三口,他和爱人打工,孩子在市里读技校,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从村民自治到居民自治

早在2007年5月,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攀莲镇成立了新北社区,原青皮村10—14组的失地农民身份转换为城市居民,村民自治变成了社区居民自治。

攀莲镇新北社区辖区内居民3000多户,常住人口1万余人,居民住户由失地农民和城镇居民构成,其中失地农民住户为460多户近2000人。 

“由于辖区很多居民以前都是在农村生活,观念落后,管理起来相当困难,加上社区工作人员处理事务经验不足,因此社区成立之初,一度是全县投诉最多的社区。”新北社区党支部书记邱乾华告诉记者。

鉴于这种情况,社区把工作重点放在了融洽与居民的关系上。

新北社区内的阳光城安置小区一期安置房建成投用时,入住的失地农民因环境卫生意识差,造成小区卫生脏乱差,乱扔乱丢、乱搭乱建现象比较突出。失地农民用以谋生的卡车、农用车、拖拉机等运输车辆在小区内乱停乱放,不仅严重影响小区环境卫生和秩序,还损坏基础设施、绿化树和草坪等。

针对这一问题,社区干部开展入户宣传,挨家挨户进行劝导,后来在距离小区1公里的省道214线旁专门为失地农民修建了一座停车场,解决了小区乱停乱放问题。

“我们社区的工作人员,有一部分以前就是村组干部,自身也存在一个转型的问题。不少居民搬进新居后,仍然会像在农村一样养鸡养鸭,如果像以前在村组时管理,可能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制止,但是面对身份转换后的城市居民,我们更多的是采取劝导的方式,通过走家串户,与居民打成一片,认真听取他们的诉求,与他们成为朋友,工作自然容易开展了。”邱乾华说。

通过创新工作方式,社区管理逐渐得到居民认同。

陈灿蓉说:“刚住进小区时我们两个老人啥也不懂,全靠了社区的同志,从关怀基本生活到享受保障政策,他们跑前跑后帮我们办理各项事务,要不然很多政策我们可能晓都不晓得。”

10月12日,记者在新北社区采访时,遇到了前来办事的邱玉莲。

邱玉莲64岁,是青皮村十二组村民。虽然已转为城镇户口,但她居住的老屋那片还未开发。邱玉莲天天都在盼着能尽快开发她所住的那个片区,这样她就有可能住上新房了。村民小组不存在了,大事小事她就直接找社区,每次来这里她都会得到满意的答复。

一直以来,新北社区力求把管理服务做得更加精细,要求每一项工作都要落实到每栋、每个居民小组,实行网格化管理,同时鼓励居民成立义务巡逻队、文明劝导队,实现居民自治。

前不久,邱乾华参加了全省街道党(工)委书记加强社会管理培训班,外地一些“村改社区”的先进管理经验让他感同身受:“我认为社区工作不一定非要做大事,往往从一些小事就能体现出我们的管理理念。”

通过几年努力,新北社区的居民凝聚力得到增强,邻里关系和谐,主人翁意识不断提高,很多老人还自发组织起来维护小区环境,见到不文明行为主动制止。 

“对于我们这样的‘村改社区\’,怎么才能最大程度发挥社区职能,充分服务居民,达到构建和谐社区的目的,是我们社区干部需要思考的问题。”邱乾华说。

新闻推荐

“当一名乡村教师,值得” ——记米易县第三初级中学教师苏文杰

□实习生董彦十二年来,米易县第三初级中学教师苏文杰从事着最光辉的职业。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农村教育这块无垠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将一颗滚烫的执着之心献给学生;他用汗水播种希望,用赤诚浇灌教坛,留...

米易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米易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村改社区”后的变化 □本报记者 贺欣文/图)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