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恳谈,网上沟通,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清网缉凶辗转千里,如疾风骤雨荡涤污垢;忠诚履职砥砺奋进,筑牢“幸福攀枝花”发展基石……
刚刚过去的2011年,攀枝花市公安机关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平安建设主力军和排头兵的职能作用,以提升群众安全感为首任,以“打造一支很强专业素质和能力的警队、一支遵纪守法、公正廉洁的警队,一支深受市民喜爱和信任的警队”为载体,以增强工作前瞻性、基础性和系统性为指向,强基础,健机制,提质效,扎实推进打防管控和队伍管理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市“十二五”规划开局创造了平安、稳定、和谐的社会治安环境。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公安机关紧紧围绕“打造平安攀枝花,提升百万父老乡亲安全感和满意度”的目标,坚持干在实处、干出实效、走在前列,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
“百日整治” “清网行动”,打击防范战果辉煌
2011年,全市公安机关坚持严打、严防、严管、严治“四严”方针,以“百日集中行动”“打四黑除四害”“清网行动”等专项行动为切入点,主动进攻,打防结合,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呈现出刑事案件下降、破案打击质效进一步提升,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的良好态势。全年,刑事案件破案数、治安案件查处数、抓获犯罪嫌疑人数、治安处罚人数同比分别上升9.7%、13.8%、7%和16.3%,“八类”严重暴力犯罪破案率达81.6%,“两抢”(抢夺、抢劫)发案同比下降15%,国家统计局攀枝花调查队调查结果显示,全市91.94%的群众对安全度感到满意与基本满意。
在“百日集中行动”和“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中,全市公安机关重拳打击侵财侵权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案件,始终把“破大案、打团伙、追逃犯、端窝点、捣网络、除源头”为主攻方向,坚决斩断利益链条。强化对交通、消防、民爆危化品等涉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领域的安全监管,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措施,竭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自2011年5月26日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网上追逃“清网行动”以来,攀枝花市公安机关以“等不起”的责任感、“坐不住”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突破常规观念和一般做法,向在逃人员发起全面围剿;全市公安民警夜以继日、连续奋战,足迹遍布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攻势凌厉、前所未有的追逃大会战,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共抓获网上逃犯326人,其中故意杀人逃犯41人,外地逃犯67人,公安部督捕逃犯4人,省厅督捕逃犯9人,清网率达91.13%,全局荣立集体二等功。
行动中,市公安局对目标任务进行核算,比照时间算清任务账,比照任务算清时间账,定人定量定阶段限时完成;坚持局领导联系督导、日通报、周研判、旬督察、半月奖惩等制度;从上网在逃人员潜逃年限、罪行情节轻重及法律追诉等方面重新进行分类,因人、因案、因情分别制定追逃措施,将追逃措施细化到每一个逃犯。随着行动的逐步深入,全市公安机关在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及时出台了“清网行动”举报奖励措施,不少群众受此鼓舞,积极提供在逃嫌疑人线索,营造了全民参与、全社会追逃的良好氛围。
浓浓鱼水情 警民一家亲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长期以来,全市公安机关积极创新管理和服务理念,大胆探索切合辖区实际的有效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取得了丰硕成果,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始终保持较高水平。从2011年7月份全市公安机关开展“警民亲”活动以来,通过组织“唱响一首歌”、社区恳谈会、警民大联欢、广场文艺演出等活动,利用电话沟通、短信评警、警民在线交流、互联网上开辟“我来评说攀枝花警察”等形式,广泛联系群众,征求意见建议,整改突出问题,改善了队伍形象,密切了警民关系。通过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组织师徒比武等形式,不断增强队伍素质。通过细化“四定三考”(定员、定岗、定责、定任务,考勤、考绩、考纪),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提升了工作质效。
在此基础上,市公安机关开门纳谏,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在全市率先公布“三长”电话,将市局局长、分县局局长、派出所所长的手机号码向社会公布,并开通民意直通车,网络评警、手机短信评警平台,公布了两部监督联系电话,全方位收集意见建议。此外,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围绕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安全防范、治安管理、服务举措、沟通方式五个专题,开展“民意大走访”活动,共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评议员以及各级各界群众8.7万余人次,发放调查问卷6.8万余份,听取群众意见建议1500余条,整改突出问题186个。
针对百姓提出的意见、建议,全市公安机关立说立行,围绕保障民安、化解民怨、维护民权、服务民生、贴近民心五个方面,严打电信诈骗犯罪、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构建立体巡防架设城市平安网、推进便民利民服务。
A.立体巡防架设城市平安网
全市公安机关把“少发案”作为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最好途径,严密防控网络,挤压违法犯罪空间,强化治安整治,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全年查处治安行政案件10117件,治安处罚7376人。其中,查处涉黄、涉赌、涉毒案件2052件,打击处理3781人,收戒吸毒人员690人。2011年,全市公安机关深入推进“警灯闪烁工程”、治安卡口和城市报警定位标识建设,着力构建“全天候、全覆盖、专业化”的网格化治安巡逻防控网络;改革勤务机制、下沉警力,不断提高群众“三见率”,持续加大对繁华商业区、学校、集贸市场、车站等公共复杂场所和重点路段的治安巡逻力度,有效挤压了违法犯罪的空间,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警务室力量薄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区民警职责进一步明晰,公安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
B.推进“便民利民”服务
全市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公安机关“窗口”单位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推出便民利民的新举措,实现公安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方便群众。
交管部门积极推进车管服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一站式”服务;推进“网上车管所”建设,推出了社区车管服务站、“摩托车带牌销售”业务,开展966669远程电话便民服务;采取“假日考场”、“预约考试”等方式缓解“考试难”问题;推广交通违法自助缴费平台,推行“暖心提示”服务,推进交通事故快接、快处、快赔“三快”服务中心建设,提高道路通行效率。行政审批、出入境、治安户政、派出所等窗口部门实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和服务承诺制;充分利用“面对面”接待服务和“键对键”沟通互动服务两个渠道,大力推行延时服务、错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流动巡回服务模式,大力推行网上咨询、受理审批等网上服务模式。消防部门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审批时限,提高服务效能。刑侦、经侦、禁毒部门等侦查职能部门重点围绕“挽损”、“知情权”、“受害人心理抚慰”等环节,开展便民利民服务。针对受害人诉求,建立完善案件进展通报、被盗被抢被骗财物去向通报、案件侦破回访、家庭困难帮扶等制度;针对犯罪嫌疑人,建立刑事审判后的家庭关爱、刑释解教后的帮扶等制度。监管部门加强监所人性化管理,通过亲情会见、医疗救治、谈心帮扶等方式满足在押人员的合理要求。
警队管理亮点纷呈
队伍建设再创佳绩
打铁还需自身硬。2011年以来,市公安局党委班子把“强素养”作为丰富公安职业内涵的核心理念,全力推进“三支警队”打造,积极应对队伍建设新形势,努力培养队伍核心价值观,努力提升队伍思想政治业务综合素质。全市公安机关全体公安民警在打击犯罪、管理服务中主动作为、无私奉献,以超常的斗志、超常的付出,推动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年来,全市公安机关共有41个集体、270名个人受到中央、省、市表彰。5个集体荣记二等功,2人荣记个人一等功,17人荣记个人二等功,64人荣记个人三等功。
A.筑牢公安事业发展根基
全市公安机关以职责任务“两明晰”和力量、机制、奖惩“三落实”为主线,创新引入群众年度评价、发案倒查“两项机制”,着力推进“沉不下、干不了、干不好”等突出问题的解决,深化了社区警务战略。全面推进刑事侦查“四项制度”的落实,标准化信息采集率、现场勘查录入率、破获刑事案件录入率基本达到“三个100%”,刑侦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
2011年,全市公安机关以加快全市公安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为重点,完成了市局信息化三年建设规划、推进了警综平台开发和公安智能安全系统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抓好了“视频会议系统”等应用培训。以提高警务保障水平为重点,完成市局指挥中心建设、车管中心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加快推进了监管中心、警犬基地、指挥中心二期及米易县局指挥中心建设步伐,为基层一线增配警用车辆、单警装备,初步建立了规划先行、急用先建、以用促建、管理规范的保障体系。
B.推进队伍职业化建设
2011年,市公安局党委班子以“忠诚、专业、服务、奉献”的攀枝花公安核心价值观统领队伍建设,开展了“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弘扬“三老四严”精神,着力解决民警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为民执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深化“四大活动”为主线,结合岗位特点,精心打造57种专业课程,借助网络教育平台,聘请优秀教官团队,分类开展了综合、侦查、交管、治安教育等多元化、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培训、实战演练等课程,打造学习型队伍;认真组织开展省厅“师徒大比武”活动,深入推进了“新警素质工程”,有效促进了队伍整体素质能力的提升。在全省第三届治安系统“岗位能手”竞赛中,攀枝花市公安机关入选省级“一级岗位能手”3人、市级“二级岗位能手”8人;在全省公安机关信息系统竞赛中,2名参赛民警名列前茅,分别荣获“岗位标兵”和“技术能手”称号;在第三届全国警犬技术大赛中,攀枝花市荣获缉毒犬竞赛第一名。
2011年,全市公安机关持续推行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度,不断完善和规范选拔程序、方式,公开选拔了9名副县级干部、72名三级班子科级干部,形成了良好的用人导向,培育了队伍正气,激发了队伍活力。建立了领导干部每日工作动态公示、每月到基层当一天民警、每月书面工作报告和领导干部问责“四项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的跟踪问效、过程监督和责任追究,进一步提升了各级领导干部的规则意识、执行意识和担当意识,锻造了干部扑下身子、真抓实干的过硬作风。
狠抓执法规范化建设,率先在全省推行了市、县(区)两级公安局长办公会集中审案制度,创新建立了重大案件由市公安局直接移送审查起诉机制,出台了刑事、行政执法办案“两个指引”及市局内设部门审案规定等系列规范化的执法制度,强化了执法环节的监督力度,提升了执法办案质量。继续深化了如实立案专项工作,完成了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培训和考试任务,民警执法素质、执法形象和执法效果明显提升。全年,全市公安机关无冤假错案、无被撤销的行政复议案、无行政败诉案、无国家赔偿案。
C.激活警务机制优化升级动力
在考核评比中,市公安局进一步完善了全局目标管理办法,将人均办案数、人均打击处理人头数、警种业务考核结果、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党委政府和上级机关的评价等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引入国家统计局攀枝花调查队进行第三方评价,强化目标管理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推动了目标管理的客观性、评价的合理性。深入推进全警绩效考核,进一步完善了绩效考核体系,推动了岗位职责明晰化、工作任务标准化、考核管理绩效化,更加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年度公务员考核等次评定、立功受奖、评先推优、入党入团等紧密挂钩,进一步调动了民警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回顾2011,恪尽职守、不辱使命;展望2012,肩负重任、满怀豪情。攀枝花公安将用人民警察的忠诚之魂,在打造平安攀枝花、共建和谐社会的新征程中再创佳绩,再立新功!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云飞今年初,国家发改委同意开展建设“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前期工作,并启动了“十二五”钒钛资源利用产业基地规划工作。这个消息令攀枝花市不少政协委员内心澎湃,非常激动和...
米易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米易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