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云飞
2011年度“挂包帮”活动中,全市355个部门(单位)和300余名下派干部与帮扶对象密切合作、真抓实干,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1亿元,完成帮扶事项1024个,使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7627元,同比增长1334元。
扶贫先扶智 村民得实惠
“我有的是力气,自己多努力,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的。”东区银江镇农户喻明诚说。喻明诚所在的攀枝花村六组地处偏僻,种植难成规模,村民收入普遍较低。喻明诚是村里的贫困户,一家人仅靠几亩地种植些玉米过日子,一年收入仅3000余元。
自“挂包帮”活动开展以来,工作组除对他进行物资帮扶外,还经常与他“谈心”,帮助他规划致富蓝图。在驻村干部的指导下,喻明诚踏上了外出打工的旅途。2010年底,他揣着打工所得的2万余元回到家中,启动致富蓝图有了本钱。
同样,在位于二滩水淹区的盐边县红果乡岔河村,当其他村民大多还在种植玉米、土豆等农作物时,村民马代发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另辟蹊径依靠临近库区的优势搞起了网箱养殖。现在,在二滩库区水面上,马代发养殖了260箱雅鱼。“雅鱼的成熟周期一般要3年左右,到2013年,这260箱雅鱼可以带给我近百万元的纯利润。”马代发告诉记者。现在,在红果乡岔河村,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民搞起了水产养殖。
抓“硬件”“软件”建设 促农业农村新发展
卓汶建是红格温泉旅游度假开发区管委会的下派干部,在西区清香坪街道和大水井社区开展“挂包帮”工作。到基层不久,卓汶建发现社区想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但由于缺乏资金,“心有余而力不足”。这该怎么办?卓汶建盯上了社区停车场项目。
说干就干。卓汶建同社区干部一起积极到市区交警、工商等部门汇报、申请,仅用1个多月的时间就办完相关证件,随后委托一家物业公司代管。该项目每月能为社区带来2000元的固定收入,有效弥补了社区老年协会、工会活动等方面经费不足问题。“这也启发我们去思考如何利用社区资源优势,增强社区‘造血功能\’。”卓汶建说。目前,他正引导社区干部共同思考如何盘活社区范围内改制企业遗留下的非经营性资产。
2011年,在“挂包帮”活动中,全市各级帮扶单位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全面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新建、改建村级公路179.25公里,整修蓄水池158口,整治渠道144.38公里,新建村民聚居点34个,新建改建农房6652间。
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各级帮扶单位积极从“软件”建设着手,按照市场需求,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发挥帮扶村资源优势,指导农民大力发展优势种植业、特色养殖业、农家旅游业等。并广泛开展农技培训,确保农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2012年3月23日,在阿署达村委会多媒体教室里,来自市农林科学院的专家为村民们讲解芒果栽培技术。这标志着攀枝花市2012年“挂包帮”农技培训活动正式启动。此次农技培训活动由市“挂包帮”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市水务局、林业局、科协和农林科学院等部门单位共同承办,邀请了近30位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农科专家参与授课培训,是近年来攀枝花市开展的规模最大、参与部门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一次农技集中培训。活动期间,专家们前往全市三区两县的部分乡镇、村组,采用课堂讲授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当地的农技员、农业专合组织负责人、种植养殖大户、乡土人才等进行集中培训。
强基固本 基层党组织建设稳步推进
市民宗委的对口帮扶村渔门镇高坪村是一个少数民族村。市民宗委特意选派了单位里熟悉基层、懂彝语、工作责任心强的年轻干部马灏到镇里挂职。在挂职工作中,马灏积极与帮扶村沟通,组织领导高坪村两委换届,使换届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并帮助落实重点帮扶项目,协助争取资金20万元,实施沟堰整治工程,受到了渔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可和高坪村群众的赞扬。
米易县则指导帮扶村以“党旗引领群众,共建和谐家园”主题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建立完善以《村民自治章程》为核心的村民自治制度体系,全面公开相关政策、村务财务,村民对村务公开的满意率达91.41%;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规范以“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议事程序;以深入开展“创建六型党组织、争当六先锋党员”活动倒逼党组织和党员积极参与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开展以“三级联创”、“文明村创建”、“星级农户评选”为主要载体的各类创建活动,29个村全面完成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对1476户六星及以上的农户进行了奖励,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解民忧 促和谐稳定与发展
2011年的夏天,西瓜滞销问题曾经让盐边县的瓜农们愁得睡不着觉。
解村民之忧,助村民增收本来就是“挂包帮”活动重点工作之一。为解决盐边县5000多亩丰产西瓜严重滞销的问题,各帮扶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挂点领导、下派干部迅速行动,积极协调组织地方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瓜农提供销售信息,增强瓜农销售信心。同时,各级帮扶部门、企事业单位纷纷伸出援手,主动到种植西瓜的乡镇,为村民联系销售渠道并购买西瓜,以实际行动助瓜农增收。其中攀钢钒公司积极履行企业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向瓜农伸出援手,在盐边县惠民、国胜、永兴等乡镇购买20余车数万斤西瓜,钢城集团公司购买10万余斤西瓜。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下派干部与乡(镇)主要领导还进村入户对种植户进行正面引导,消除瓜农心结,并及时化解瓜农与瓜农之间因西瓜销售所引发的矛盾纠纷,确保农村稳定。各级帮扶部门的有力帮扶工作将瓜农的损失减少到低点,仅盐边县各帮扶部门就购销西瓜32万余斤。
在“挂包帮”活动中,攀枝花市充分利用领导联系点制度,各部门单位“一对一”帮扶机制,全力抓好帮扶社区(村)社会治安防控、社会矛盾化解、社会事业发展等工作,积极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创新社会管理载体,构筑并完善了社会管理体系。据统计,2011年,市、区两级300余名下派干部协助区县和乡镇解决信访问题445个,化解矛盾纠纷1048起,有效促进了地区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帆)6月11日,市委书记刘成鸣深入米易县丙谷镇雷窝村,了解新村建设进展情况,督导各级各有关部门以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新村建设工作保障,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土机...
米易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米易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