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云菲
一粒普通的花种子,没有肥沃的土壤,没有温暖、舒适的生长环境。但它依然冲破了坚硬的土地,向着希望顽强生长,绽放出灿烂美丽的花朵,装扮着我们绿色的星球。
我从花种子的身上,吸取了精神的力量。我是一粒花种子吗?为了心中的梦想,我也从来没有放弃过……
三年前的八月中旬,满山的索玛花又怒放了,整个山坡都盖上了金黄色的地毯,微风吹过,花香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我收到了县民族中学的录取通知书,多年的付出有了丰硕的回报。在封闭的彝家山寨,这是一个不小的新闻。人们纷纷议论,都说冉家的阿依(彝语孩子的意思)真争气,山窝窝里飞出了金凤凰。但一想到阿爸的话,心里沉甸甸的,高兴不起来……
重男轻女的思想在我家还很浓厚。尽管我学习成绩优异,阿爸却总是说:“阿咪子(彝语女孩的意思)读书再多没用,早晚是人家的人。上街买东西会算账不吃亏就不错了。”因而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小弟身上,重点培养他。我几乎成了家中可有可无的人,心中真不滋味。都二十一世纪了,现在党和政府不断增加对我们彝区的扶持力度,修房建屋国家还有补贴,家家户户种烟草收入不错,家中是有经济能力供我和小弟上学的。阿爸、阿妈,你们为什么不一碗水端平?我是女孩也有追求梦想的权力!
阿爸的话并没有阻挡住我求学的脚步。我比平时更努力学习,班上的男同学都被我甩在了后面。现在,我的努力有了回报,我被自己梦寐以求的学校——县民族中学录取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要到山外去闯一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老师听说阿爸不想让我到县民中读书,特地从几十里以外赶到我家中,给阿爸做思想工作。火塘的焰火,映红了老师的脸颊,阿爸不断抽着纸烟,聆听老师话。我心里很难过,在一旁低声抽泣。不知道自己流了多少泪,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放弃。
不知是我的坚持打动了阿爸、阿妈,还是老师的话感动了他们,当听到阿爸同意我到县民中读书时,幸福的泪水刹时夺眶而出,像决堤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我一头栽进阿妈温暖的怀抱,露出了幸福的笑容。这一天,我睡得很香很香,忘记了黎明的到来……
开学了,在阿爸、阿妈一声声嘱托中,我第一次走出大山。对于我而言,山外的一切都是无比新奇,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幸福地踏进了绿树掩映的民中校园,我的梦想将从这里,扬帆起航。我心中很清楚,这里高手云集,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会落伍。我没有聪慧的天资,只有一个法宝——勤奋。
第一次上台发言,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我心里紧张极了。当我用生硬的带有浓厚彝音的普通话自我介绍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的脸像火烧一样火辣辣的,紧张得不知所措,真想找一个地缝钻进去。此后,我向普通话标准的同学虚心学习,从不间断,几年下来,我的普通话已经比较流利了,上台发言再也没有被同学笑了。老师说,我的发音已经很标准了。我的彝族同胞们也很羡慕我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其中的甘苦只有我自己最清楚,没有付出,哪有收获。
如今,我的初中生活,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我似乎听到了中考的冲刺声。没经过奋斗的青春,是不残缺的。凭着一股永不放弃的精神,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我坚信自己是一粒花种子,在不久的将来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我也永远不会忘记滋养我的这片故土,我将用诱人的花香回报它。
彝乡,满山盛开的索玛花,在我的梦中永恒地绽放……
(本文为攀枝花市“第三届全民读书节”农民征文比赛二等奖作品,作者为米易县民族中学初三年级学生)
新闻推荐
以改善民生为首要任务 倾力推动全市边远民族地区跨越发展 刘成鸣深入米易县部分少数民族乡镇调研
□本报记者陈帆文/图如何补齐发展“短板”,实现边远民族地区与平坝河谷地区同步奔小康的目标?这一问题一直萦绕在市委书记刘成鸣的心头。带着党和政府对边远民族地区群众的关怀,曾多次深入边远民族...
米易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米易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