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份以来,随着一台台太阳能电视机陆续运进不通电的高山地区,使深山夜晚变得热闹起来。
为尽快解决边远农村未通电农户看电视问题,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党的声音全覆盖,攀枝花市首次将太阳能电视机订购项目纳入重大民生工程和重点采购项目。今年7月初起,攀枝花市免费向全市部分未通电的边远地区农户发送302套、总价值97.85万元的太阳能卫星电视机。其中,米易县167套、盐边县110套、仁和区22套。目前,这302套太阳能电视机已全部发放到位。
90岁老人首次看上电视
从市区驱车前往盐边县永兴镇,需要两个半小时。从永兴镇赶往永兴村七组吴光录兄弟家,要坐5分钟的车,再爬山一个半小时。吴光录兄弟家住在山顶上,是全村最偏远的地方。由于山上不通路、只有三户人家,这里一直未通电。
10月22日,在吴光录家里,吴光录90岁的老父亲吴子珍正坐在小板凳上,兴致勃勃地看着中央台播放的《今日说法》。吴光录家的太阳能电视机是国庆节前发放下来的。在此之前,吴子珍老人从未看过电视。
“这个电视机刚发到手时,我们都不晓得该咋个用。”吴光录指着桌上的太阳能电视机告诉记者,这台太阳能电视机能收看52个频道的电视节目,收听25套广播节目,还可以用于照明和手机充电。“一般情况下,把电池板放在太阳下充一天电,电视机就可以使用10个小时左右。”吴光录告诉记者。
今年47岁的吴光录,除到集镇上买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外,很少下山,也基本上没看过电视。在领到太阳能电视机后,吴光录成了个“电视迷”。忙完一天的农活回到家里后,吴光录总要打开电视机看看。他最爱看中央台军事农业频道,“这个频道播放的很多节目都是和我们农民相关的”。现在,吴光录兄弟两家和另外一位住在山顶上的农户家里全都有了太阳能电视机。闲暇时,大家总喜欢聚在一起“摆谈”下电视节目。
潜移默化中的改变
一台小小的太阳能电视机,点亮了山区漆黑的夜,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打开了村民们了解外面世界的一扇窗。
米易县撒莲镇海塔村7组有26户农户未通电,生产、生活均受到限制。9月底,一辆满载着太阳能电视机的货车来到海塔村,为尚未通电的26户农户送去了太阳能电视机。34岁的彝族村民吴国军家就是这其中的一户。
有了太阳能电视机后,吴国军最大的感触是“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丰富多彩”。以前,一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在他和妻子则可以一起观看电视节目,一家人其乐融融。
吴国军认为,有了太阳能电视机后,最大的改变不仅是生活方式,还有思想观念转变。吴国军说,他原来并不怎么看重教育,认为农民只要栽好秧子种好田就行了。至于女儿,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后,如果喜欢读就继续读,不喜欢的话就算了。现在,他的想法完全改变了:“我和妻子一定要督促女儿读好书,争取让她考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哪怕是再当农民,也要当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吴国军观念的变化来源于电视上播放的《职来职往》等求职节目。
新闻推荐
11月7日,记者一行驱车来到了米易县最偏远的乡镇——麻陇彝族乡。麻陇物产丰富,但眼下最为人们熟知的,是被戏称为麻陇“五粮液”的小灶酒。把这酒做得小有名气且供不应求的,正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彝族村...
米易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米易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