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越
11月30日,西区格里坪镇庄上村,在这里旅游新村建设正热火朝天,塔吊、推土机、装载机、搅拌机工作不歇……
在占地400亩左右的现代高档花卉基地,工人正忙着搭建钢架大棚。园艺公司的负责人任南说,基地已建成钢架大棚1.5万平方米,培植竹芋、红掌20多万盆。等基地完全建好后,可吸纳当地农民约300人进公司务工。基地上,乡村假日酒店的主体工程已成型。该酒店负责人说:“我们正在保质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力争在12月底前完工。”
西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庄上新村总体规划11.7平方公里,核心区用地176.95公顷。村里85%以上的村民都是“水田”彝人。“我们要将定居点建成集旅游接待、休闲度假、农林观光、生态居住于一体的度假目的地,使它成为攀枝花阳光旅游与西昌竞争、与三亚竞争的一个支撑旅游村落。”
西区庄上村仅是攀枝花当前新村建设的一个片段。如今,行走在攀枝花农村,从米易到盐边,从东区到仁和,无论是河谷还是山地,到处都可见到火热的新村建设场面。
新村建设是攀枝花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居民生活同质化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
去年末,省委要求攀枝花在推进新村建设、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要“走在全省前列”。
攀枝花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一场新村建设的攻坚战就此打响。“将新村建设与产业发展、阳光休闲度假、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各种农业农村建设项目的实施相结合,打造“阳光、休闲、旅游、康养”的旅游新村,实现道路标美化、产业特色化、农房标准化、庭院优美化、公共服务城镇化”成为市委、市政府推进新村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
今年内,全市有73个村要完成新村建设任务。其中,54个村属省级示范片,年底必须通过省委、省政府规定的3年规划目标验收;有38个村(含16个重点打造的旅游新村)要通过市委、市政府的年底验收。
攀枝花新村建设是一场巨大的变革,也是一次彻底的旧貌换新颜的改变。西区庄上村的村民胡继红说:“我们这些山沟里的农民不久就能真正体会什么是现代高效农业了,真让人欣喜,更为之期待。”
新村建设,成片连线,扩面连线,全面覆盖;农民是主体,现代农业是支撑,农民增收是中心。
市委农工委负责人介绍,到今年10月底,全市新农村建设项目区农村人均投入资金超过5600元;5个区县共累计建成新民居24795户,建成30户以上规模的新村聚居点39个,建成新农村综合体4个;全市新农村示范片连片发展的蔬菜、芒果、枇杷、烤烟等种植业规模超过23万亩;生猪、牛羊、家禽等规模养殖户达到3004户,参与示范片建设的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分别达到59家和146个。
省、市级示范片内所有主导产业都按照“一个产业、由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专业合作社组织和连接、一个品牌支撑”的发展模式,初步实现了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经营。
示范片内,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增收幅度大。到今年9月底,米易县、盐边县两个省级示范片人均现金收入增幅平均达到29.05%,东区、西区、仁和区三个市级新农村示范片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平均达到17.1%,分别超过省、市规定的平均增长目标。
新闻推荐
本报讯(刘浩报道)开展体育运动,构建和谐城管。12月13日,为期3天的攀枝花市城管系统第二届职工运动会在米易县拉开序幕。来自全市各级城管系统的14支队伍、500名运动员将在拔河、篮球、接力跑等13个项...
米易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米易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