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波
米易县第二初级中学的范春燕老师有一篇论文获得了省三等奖,而且在教学应用中取得实效,近日,记者到米易县采访她。
中午12点过,忙完授课工作的她匆匆来到了记者身边。
据了解,2011年12月,范春燕的《多媒体技术让地理教学“动”起来》一文,在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创新”论文大赛(四川赛区)中获得三等奖。
随后,她以此为基础制作的课件在教学中开始应用。
一提到教学工作,范春燕的话语充满了激情。她认为,地图作为地理信息传递的载体,在地理教学中地图具有不可替代性,它具有高度的直观性和表现力,可以使学生轻松地形成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概念,理解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分布规律。她说,从事地理教学多年,在没有多媒体的时候,老师只能借助纸质的地图展示教学内容,并结合自己的板画讲解,无法充分体现动态进程,难以达到地理空间分析的要求。后来,学校在每间教室安装了计算机、投影仪等,于是,地理课的地图不再是单一的了,而是有了丰富的色彩、声像结合和动态展示。多媒体的使用,不仅可以多样化地使用地图,而且能弥补平面地图的不足,最大程度发挥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让传统的地图“动”起来。
多媒体的运用,让地理教学活动变得直观形象了,但是却增加了老师们课后的工作量。因为制作一个课件,需要收集大量的素材——视频、图片,加上自己的创意、文字等。一节课的课件,范春燕往往提前两周就开始思考设计做什么,怎么做。做好了,反复修改,使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适合自己的学生。
范春燕说,有了动态地图后,学生们也普遍反映地理课学习轻松了。“就拿2012年毕业的那批学生来说,他们读初一的时候,学校还没有在每间教室安装多媒体,所以上课时能看到的就是几张纸质的地图和老师的板画,总觉得理解起来很难。特别是经线、纬线、地球的运动等知识让他们头痛。到了初二,我大量使用多媒体地图课件之后,同学们反映地理学习变得轻松了,对地理知识更有兴趣了,进步也很快。到了初二结业考试的时候,初一时一些地理科目只能及格的学生,居然都考到了八十多分。”范春燕欣慰地说。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地理变化过程,生动和直观地演示出来,而直观形象的知识也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更能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更多、更好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范春燕表示。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陶泓霖1月9日,记者随市关工委工作人员和辉荣志愿者之家的志愿者们,带着收集、整理近一个月的爱心物品前往米易县普威镇云峰小学。一路上,辉荣志愿者之家的志愿者们商量着募捐事宜,希望有更...
米易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米易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