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省上下正掀起“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热潮,攀枝花市结合实际描绘了中国梦攀枝花篇章的美好蓝图,提出了一系列贯彻意见。
对于攀枝花市烟区而言,如何破解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创新驱动现代烟草农业,依靠烤烟产业的增长极来带动烟区全面跨越提升,与全市同步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烟草行业时不我待的课题和行动。
烟区“短板”形势逼人,瓶颈制约依然突出
攀枝花市烟叶生产大多分布在边远二半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自然等诸多因素,烟区发展相对滞后,“短板”突出,“拖腿”明显。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脆弱,2012年全市烟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509元,与全市的8728元相差2219元;社会事业相对落后,上学难、就医难、看电视难等现象依然存在;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群众出行难、用水难、用电难还没有彻底改变;优势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烤烟为主,水果、蔬菜、畜牧等产业难以形成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群众持续增收难度大;现有烟草农业基础不够稳固,一些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传统烟叶生产方式没有根本性改变,导致管理粗放,生产标准化水平低,难以实现规模效益,难以适应新时期烟叶生产发展的需要。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倾力打造现代烟草农业
充分利用“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的有利契机,牢固树立产业自信、机制自信、质量自信,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龙头带动烟区全面跨越提升为突破口,努力冲破传统生产方式,创新驱动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合理化结构等新型发展生产模式,通过加大生产要素投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倾力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倾力打造生态烟叶、和谐烟区、幸福烟农的现代烟草农业。
——优化土地资源,创新驱动规模化种植。充分依靠烟区近年来推进烟叶规模化种植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引导土地流转经营管理模式,选择适宜种烟的区域,通过出台优惠政策,统一规划,成块整理,优化土地资源,实施规模化连片生产,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发展规划目标20万亩以上,收购优质烟叶60万担以上,烟农售烟收入7亿元以上。
——优化技术力量,创新驱动集约化经营。积极吸收引进先进生产技术,认真整合优化生产技术资源,切实规范烟技员和烟农生产行为,提高生产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烟区整体生产水平和烟叶质量,确保上等烟叶达到56%以上,下等烟叶控制在3%以内,彰显品牌效益。
——优化调整方式,创新驱动合理化结构。根据当前攀枝花市烤烟生产发展现状,进一步加大布局、品种、部位结构调整力度。在布局上主要集中整合在米易县、盐边县、仁和区二半山区烟叶生产基础较好的地区;在品种上主攻特色品种,确保每年种植红花大金元4万亩以上,收购烟叶10万担以上。
——优化服务队伍,创新驱动专业化分工。要把服务、技术和市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服务生产的专业化管理。积极探索专业化分工管理模式,在烟叶育苗、田间管理、烟叶烘烤和烟基建设等方面,采取统一规范管理,组织开展专业化分工生产,加快烟叶生产专业化分工进程。
——优化资金投入,创新驱动烟基工程建设。按照“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综合配套”的原则,加大烟水、烟路、烟田、烤房、基层烟站等设施投入力度,行业每年投入资金确保4000万以上,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烟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烟田综合生产能力,保持烟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市烤烟办公室)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曾仲文特约通讯员黄苓)6月21日,省委宣讲团成员、省委党校教授裴泽庆前往米易县作“学习贯彻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奋力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宣讲报告。米易县400余名党员干部职工聆听...
米易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米易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