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新闻 米易新闻 盐边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攀枝花市 > 米易新闻 > 正文

脱贫路上新气象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6-06-06 00:06   https://www.yybnet.net/

□特约通讯员 曾仲文

本报记者 陈帆 周翼

今年,米易县普威镇西番村的村规民约中,增加了两条“新规矩”:

一、移风易俗,喜事新办,丧事从简,反对铺张浪费;

二、不做、不吃婚丧嫁娶外的任何酒席。

“这是全村男女老少一致同意增加的规矩。”西番村文书李洪春还记得,在年初召开的村民代表大会上,他刚把这两条规矩念完,院坝会场里就有人鼓掌,所有参会乡亲都没提出异议。

其实,这两条才写入西番村村规民约的规矩不算“新”,它早已是全村257户群众的共识。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四川扶贫开发攻坚战的目标任务是让贫困地区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精准脱贫,不仅是要让贫困群众的荷包鼓起来。

西番村的村规民约中的“新规矩”,正是贫困群众向省委精神看齐的“民间”行动,更展现出攀枝花贫困地区脱贫路上的新气象。

“要把喝酒的钱用在‘刀刃\’上”

西番村是省级贫困村,60岁的付安全是村里比较“知名”的贫困户。

让付安全出名的,是他的爱好:喝酒。

过去,亲友的酒席上,总能看到付安全举杯畅饮的画面。没有酒席,付安全自己也能就着咸菜呷两口。

这两年,乡亲们都说付安全“变”了。

“我现在很少喝酒,去吃酒席都不喝酒了,要把喝酒的钱用在‘刀刃\’上。”现在,付安全不再围着酒桌转,他忙着养蜂、养鸡、养羊、种烤烟……“每天不歇气,从早上干到傍晚。”

很多人纳闷,老付怎么就不喝酒了呢?

过去,付安全真有点“破罐子破摔”。他家就他一个劳动力,两个女儿读书,一家人挤在一间土坯当墙壁、塑料布做屋顶的不到40平方米的房子里,全家每年收入千把元,付安全觉得,“小康”这个词,对自己来说就像天上的星星月亮。反正看不到希望,于是,付安全有点钱就喝酒,日子打发着过,只是“酒入愁肠愁更愁”。

2015年底,在米易县各级党委、政府的帮扶下,付安全一家住进了90平方米的新砖房。搬家那天,一走进青瓦白墙的新房,付安全的眼泪刷地就下来了。帮扶干部们又问了他几句话,把他问“醒”了。

“老付,堂屋里想摆个电视机不?”

“想……”

“想睡席梦思不?”

“想。”

“想给女儿装修个漂漂亮亮的书房不?”

“想!”

“那就少喝点酒,专心搞生产。”

“好!”

随着一项项帮扶措施在付安全家落地生根,老付的心里也种下了希望的种子,他再也不觉得“小康”遥不可及。老付说:“党和政府把我引进了‘小康\’的门,剩下的路,我要靠自己的脚板走。”

“要比就比谁家产业发展得好”

5月24日,西番村村民彭友康顺着村里的水泥路一路开车找到记者,“我找记者谈谈感受。”

“一个地方发展得好不好,要看这个地方的风气好不好。”彭友康的“感受”是从烟站说起的。

5年前,西番村还流传着“烟站即是赌场”的说法。村民们卖完烟叶,钱还没在荷包里捂热,就在烟站附近赌博。有的人甚至一赌就是十天半个月,直到烤烟收购结束或者钱输光了才回家。

那时,彭友康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怎么把群众从赌桌上拉下来?

西番村从精准脱贫工作中找到“法宝”——着力抓实富民产业发展。

西番村逐步引导村民把精力投入到特色产业发展中。目前,西番村形成了以烤烟、畜牧业、林果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烤烟种植面积达2800余亩;核桃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初挂果2500余亩;2015年,西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81元。

“比谁牌打得好有什么意思,要比就比谁家产业发展得好。”现在,彭友康已是西番村烤烟种植大户,家里种了20余亩烤烟,去年收入7万多元,家里有一辆面包车,为方便孩子读书,他还在米易县城买了一套价值50多万元的房子。

现在,彭友康是许多村民心目中的“标杆人物”。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村里的乡亲们都看着党员干部呢”

西番村村民热情好客,乐于助人。但曾经有一段时期,乡邻间和睦友好的关系却被迫以“礼金”的多少来衡量。

“以前,村里不管是哪家要办酒席,都必须要去‘表示\’一下,一般是200至500元,要是遇上红白喜事,那一头牛的钱就送出去了。而且村里摆宴席成风,三天两头都有人摆酒席。”西番村村委会代理村主任李成友告诉记者,筵席是村里由来已久的风俗,刚开始只是亲友之间交流感情的一种方式,可是不知何时起,摆酒席这件本来很平常的事情,却贴上了攀比的标签,不仅感情交流变得单薄,甚至演化成情感绑架。

繁重的“礼金”给本就贫困的村民造成了更大的经济压力,但碍于“面子”,又不得不“随大流”。送出去的“礼金”多了,就得想个法子收回来,西番村也因此产生了各种酒席,买个车子要摆酒、买了房子要请客、彝族女孩穿“莫角”(彝族女孩成人礼)要办席……

彻底扭转这股“风”,是从西番村的党员干部开始的。

不准收受服务对象的礼金,不准接受服务对象的吃请,除婚丧嫁娶外,不准摆酒席……一条条充满刚性约束的规定出台,西番村的党员干部“正人先正己”。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

作风转变,不仅树立起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也让一度陷入“送礼——摆酒席——送礼”循环中的西番村重新找回了淳朴的民风。正因为如此,西番村村规民约中的两条“新规矩”,才能成为全村1300多名村民的自觉行动。

“今年春节后到现在,我一次酒席都没去过。”李成友说,“村里的乡亲们都看着党员干部呢。”

新闻推荐

藏羌茶马古道考察团到米易考察

本报讯(记者周翼)近日,由北京大学、《科学中国人》杂志社、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学校和媒体相关人员组成的2016藏羌茶马古道考察团来到米易县考察。考察中,考察团一行观看了民族特色...

米易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米易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开局首季稳增势2016-06-13 00:04
猜你喜欢:
评论:(脱贫路上新气象)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