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翼
6月21日,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细雨濛濛,笼罩在雾色中的大山显得分外妖娆。
一大早,新山村村民顾明才就急急忙忙地来到乡政府,找村“第一书记”沈杰。
“我们新山村网络不太稳定,还时不时停电,今天手里有几个重要工作,所以就到我以前在乡政府的临时办公室来了。”正在临时办公室帮村民开建档立卡贫困证明的沈杰,忙得顾不上整理一下满是泥土的鞋子。以前喜欢穿皮鞋的沈杰,因为山里小路泥泞,不得不换穿更容易走路的凉鞋。
顾明才也是来找沈杰开证明的,但他还有另一件烦心事要办,“我的结婚证上名字整错了,现在有些证明不好开,所以来找沈书记帮我想想办法。”
听到这事,沈杰也皱起了眉头:“这个事情我问过民政部门,情况有点复杂,但是你放心,我一定会尽力帮你解决这个事情的。”得到沈杰的保证后,顾明才露出了笑容,心里踏实了不少。
去年8月,还在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工作的沈杰正在成都出差,突然接到电话说单位正在统计有意愿下派锻炼的人员,问他去不去。“年纪轻轻的,有机会就应该多去锻炼一下,长长见识。”抱着这个想法,沈杰来到了新山村,当起了“第一书记”。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我以前是搞技术的,研究经济林项目,刚来时有人说一个技术人员怎么懂管理,肯定干不好这个工作。”不到半年时间,沈杰用事实告诉质疑的人们:“搞技术的,也能当好第一书记。”
新山村属省级贫困村,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有474户192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2户324人。长期以来,村民发展意识淡薄,自身发展内动力不足,接受新技能新事物能力较差。为尽快推进工作,沈杰一到村上就拜访乡上干部职工,咨询新山村发展。同时,请来村组干部、党员,听取他们对村两委班子以及全村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掌握全村的情况后,沈杰开始思考如何“对症下药”。
“种了烤烟吃不了低保,那我明年就不种了,等着吃低保”等落后观念大有人在,沈杰决定首先向落后观念开刀。于是,他经常深入村民家中拉家常、交朋友,主动参与到村民的各种活动中,详细解读各项政策,鼓励村民依靠自己双手发展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在沈杰的不断努力下,村民们逐渐意识到“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纷纷甩开膀子发展产业。
沈杰随身背的包里装着一本“村第一书记日记本”,记录着他到新山村后每一天的工作情况。这样的日记本他已经写了厚厚的3本。
“2015年8月4日,村第一书记培训动员会,在担任第一书记时要时刻记住: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方百计。”
“2016年6月21日,到顾林秀家查看情况,她还是有些政策没搞清楚,这部分政策的宣传工作还需要做得更仔细一些,精准脱贫工作从政策宣传到政策实施都应该切实落到实处。”
……
近300天的工作记录一天不落,3个厚厚的日记本成了新山村发展的直接见证。
核桃是新山村近年来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担任村“第一书记”以来,沈杰每个月都要联系市农林研究院的核桃专家到村里来培训种植大户,并利用自己的专长,经常为种植户进行“一对一”的技术指导。今年2月,沈杰带领种植户改良核桃2万余株,使新山村的核桃产业走上标准化种植的道路。
如今,村里人都知道“第一书记”是农技专家,纷纷抢着向他请教种植技术,哪怕是在路上遇到,大家也会跟沈杰聊上几句种植中遇到的问题。沈杰把这当成一种肯定,更是一种激励。
接下来,沈杰将考虑“扶贫扶智”的工作方案。扶智方面,通过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狠抓教育,让孩子们有书读、读好书;充分发挥新山村农民学校的作用,开展技术培训和文化娱乐活动,转变群众生产生活观念。扶贫方面,狠抓产业发展,全力打造新山梯田、万亩杜鹃等旅游景点,充分挖掘、宣传、包装傈僳族特色文化,打造刺绣、手工艺品等傈僳族文化产品,在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同时,带动特色农业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丽记者周翼)“什么叫维权与信访?”“妇女如何维权和反对家庭暴力?”……7月22日,米易县城管系统300余名妇女职工聚集在一起,聆听妇女维权反家暴普法宣讲。当天,米易县妇联工作人员张文...
米易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米易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