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指出:“好的数学教育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的重要信息途径。”由此可见,新课程是把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摆在了突出的位置。
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有体验是数学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式。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生成感受、尝试、情感、领悟、交流、反思等?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一、亲历亲为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一)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好情境
实践活动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和研究的问题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适时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二)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创造性地用好教材
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思考性、可操作性。在实践中学生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体验不仅是多纬度、多层次、多元化,也是较为充分、主动、独特的。在新课程教材中就安排了很多实践活动,小到摆小棒、分小棒理解乘除法意义;通过折一折正方形、长方形而发现他们的特点;大到回家培养黄豆发芽,学会统计记录黄豆芽的生长情况等。教学中还可结合教材的有关内容,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如操作类的:学了面积、周长与体积的计算后,可实地测量操场的面积。
二、在实践活动中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数学素养主要是指独特的数学能力,它既包括探索、猜想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也包括有效地利用多种数学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指比较分析的方法、模型方法、估测方法、推理方法、转化方法、统计方法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些数学的思想方法都是通过解决问题而渗透。因此,教师总是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课堂中充满着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如,在“圆柱的认识”教学中,老师提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的?”“有几种剪法?”同桌两人一组,利用身边的工具和材料合作解决。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动手操作互相讨论。接着,全班汇报交流,得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既可以是长方形,也可以是平行四边形,还可以是不规则的图形。
三、数学实践活动课应注意的问题
1、以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探索、思考、反思
一些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对实践活动的认识存在偏差,易犯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认为在课堂上搞一些智力竞赛或数学游戏,热热闹闹就行,这样做只是流于形式,而实践活动课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发现。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给学生出示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机会、设计探索的资源和提供探索的帮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学习,使学生在探索发现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2、正确处理师、生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的关系
由于数学实践活动课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所以小学生乐于主动参加、积极投入。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始终处于动态的活动中。同时,他们又通过自身独立探索和合作研究的体验增长知识、发展能力,张扬个性。因此,学生是数学活动课的主角,居于主体地位。但他们的学习活动又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教师在适当时机的引导、组织和帮助,对他们的学习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充当了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居于主导的地位。所以,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线。
3、数学实践活动课在组织形式上要突出灵活性
教师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组织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可以组织课外活动、课内活动;可以组织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在家长指导下的活动。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活动,都应该使数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相联系,突出数学实践活动的应用性。让学生树立“大众数学”观,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逐渐形成量化意识和良好的“数感”。
开展实践课为学生提供一个体验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使学生体验自主、体验创新、体验成功。
(攀枝花市第六小学 王艳)
新闻推荐
昨(18)日,市公安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书画摄影展在市公安局新办公楼开展。120余幅摄影、书画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攀枝花市公安建设发展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人民警察昂扬奋...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