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荟琳 特约通讯员 雷丽
南瓜粥、水煮蛋、面包、牛奶……8月16日早晨,刚刚锻炼回来的徐福走进南山食堂,桌上热腾腾的各种早餐食品,让他眼花缭乱。“老伴每天都要给我配健康食谱,我都要按这个买。”锻炼后,每天从食堂买早餐和老伴一起吃,这个习惯徐福已经延续了两年多。
在南山住了30多年的徐福,原本对食堂每天的菜品和味道了如指掌,但自打2008年底东区开始实施“东区早餐放心店”工程起,食堂的每个早晨都有了新的变化。也从那个时候,徐福结束了每天做早饭的生活,改为买早点。
为辖区的百姓送上一份放心、健康的早餐,也许只是一件小事情。但从中,我们可以感受暖胃暖心的民生情怀。
从自然生长到精细培植
8月16日早晨7时30分,100多平米的灌汤包北方饺子馆里,坐满了前来就餐的客人。在门口橙色的墙上,“东区早餐放心店”的店标被擦得干干净净。
“我们这个店装修总共花了一万六,区里给我们补助了6000多。”店主才秀燕一边招呼客人,一边说道。她在这里开饺子馆已有10多年了,当时选在这里就是为了方便在攀钢厂区上班的工人和附近钢花村的居民,“那个时候大家都冲着味道来的,没怎么考虑环境。”
通过自己和丈夫的打拼,才秀燕的饺子已经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2008年底,正当才秀燕准备着手重新装修店面的时候,她被告知,自己的馆子被评为当年东区的“十佳早餐店”,并将被纳入“东区早餐放心店”,给予一定补助,进行改造升级。
同年,和才秀燕的馆子一起,还有9家示范性较强的店,按照《东区早餐样板店规范标准》进行了重新改造、统一授牌,并实行“三统一”管理,即统一标牌、统一标准、统一配送。自此,东区的早餐工程正式告别了自然生长阶段,开始向精细化培植过渡。
如今才秀燕的北方饺子馆不仅被周边的工人和居民所熟悉,也被越来越多的攀枝花人所喜欢。她曾经粗略地计算过,成为“东区早餐放心店”后,每天的客流量也比以前增加了3成。
从“有得吃”到“吃得好”
“在这里买早餐一图方便、二图放心。”正在买早餐的徐福告诉记者,2009年10月的一个早上,他骑着自行车从渡仁西线往家赶,经过南山食堂,发现门口挂着“东区早餐放心店”的标牌。
装修一新的大厅,工作人员穿着白色的工作服,戴着口罩,站在摆满菜品的桌子旁等待人们选购,许多上班族排队买早点,这一切都让徐福眼前一亮,当天他买了两个包子、两袋牛奶回家与老伴一起享用。“老伴当时说,比我煮的早饭好吃多了。”
从此以后,徐福正式告别“早点煮夫”的生活,而徐福餐桌上的早餐品种也从单一的稀饭、榨菜变得逐渐丰富起来了。和徐福一样,很多辖区居民都在同一年,享受着改变带来的方便与放心,也从这热腾腾的早餐中,感受到了东区温暖的民生关怀。
为了让早餐真正吃得放心,东区加强了对“早餐放心店”的监督检查,一旦发现有违规现象,除了进行相应处罚外,还会取消“东区早餐放心店”授牌。正是在这样近乎严苛的惩罚制度之下,全区23个早餐放心店,如今没有接到一起有关食品安全的投诉。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请缨
最近,在金福社区开小吃店的文先生过得十分充实:跑社区、填材料、搞装修,为了申请成为东区的“早餐示范店”,他已经足足准备了好几个月。
“从最初的政府主导,餐馆参与,到现在的餐馆主动申请,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鼓励。”东区商务局工作人员龙迪告诉记者,今年光是在他这里,就已经接到几通来咨询“早餐示范店”申报的电话。
“有政府颁的‘早餐放心店\’这个牌子,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最好的宣传。”实惠香羊肉米线老板明祖群告诉记者,有了“东区早餐放心店”这个‘金招牌\’,自家的生意越来越好。就算是在淡季,每天早晨7点到9点,店里都被客人坐的满满的。“除此以外,区里还会在美食节、啤酒节、购物节等大型节庆活动中,为我们做宣传。”明祖群现在的实惠香羊肉米线店,在丰富攀枝花市百姓餐桌的同时,也成为了攀枝花对外展示特色美食的一个窗口。
“只要条件符合,我们当然欢迎更多的餐饮店加入。”东区商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按照一个社区设置1~2个早餐放心店计算,现有的23家还远远不能满足辖区居民的需要。下一步,东区将继续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对于符合条件创建“东区早餐放心店”的餐饮店,将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今年内,我们还准备在辖区内启动23家区级‘早餐放心店\’的创优升级工程,通过行业内的评比,促使他们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也希望通过升级,来推动整个东区餐饮行业的发展,让百姓吃上既好吃又健康的食品。”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贺欣烧烤店扎堆开8月21日,位于炳仁路上的干坝塘村花果组段,一家颇具特色的风味烧烤店开张了。烧烤店紧邻公路,硕大的招牌很是醒目,一栋二层小楼加上楼前平坝,宽敞的经营场所吸引了不少食客...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