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娟 罗刚
从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工人成长为全市技能人才榜样,从一名普通的电焊工成为全国冶金建设高级技能专家和首席技师,这是他二十年如一日追求与奋斗的结晶。他是谁?他付出了怎样的心血和汗水?
他就是周树春。在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提起周树春,无人不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自学成才,以精湛的技术独当一面,用一杆焊枪诠释着一名技术工人的价值,用执着和奉献展示了新时期技能人才的风采。
宝剑锋从磨砺出
20年前,周树春抱着对攀枝花的满腔热情和对未来的憧憬,轮换父亲成为十九冶一名普通电焊工。然而,上班第一天,他就发现自己和师傅们的巨大差距:最简单的平板焊对他都是那么复杂……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要强的他始终警醒自己:一定要学好技术,争做一名优秀的焊工,决不给父母丢脸!从此,每天一到工地,他就抢着干活,边工作,边学习,遇到问题总是虚心请教。晚上回宿舍,又拿起《电焊工艺》、《焊工技术1000问》等书籍自学,钻研理论知识,白天再带着疑问到工作中去解决。凭着一股钻劲和不懈的努力,不到一年,他就能独立进行结构安装焊接制作和普通管道焊接了。
对新技术的渴望,对新知识的追求,进一步激发了周树春的学习热情。他把岗位当课堂,以实践为教材,把每位师傅当老师,以每道焊口为课题,勤学好问,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工作之余,自学了《焊接热过程与熔池形态》、《焊接结构设计与制造》等十多本专业书,仅读书笔记就有十多万字。天道酬勤。周树春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不断得到提升,并在公司技能人才中脱颖而出。他先后代表公司参加了国家、省、市冶金和工程建设等一系列焊工大赛,在比赛中摘金夺银,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2005年获市职业技能焊工大赛“优秀选手”称号;2006年获全国冶金系统首届职工职业技能(焊铆复合工)比赛个人总分第一名、“全国冶金建设行业技术能手”和“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07年获省“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全国工程建设系统“优秀焊工”称号;2008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被授予“攀枝花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09年被评为全国冶金建设高级技能专家;2010年被评为市“十佳技术能手”。
一项项荣誉,仿佛一朵朵傲立枝头的寒梅,将他的人生装点得格外绚丽。
责任彰显魅力
“我们是冶金建设的尖兵,天涯海角建钢城……”周树春进厂后就学会了这首高亢奋进的厂歌。周树春说,每当唱起它,内心就澎湃着拼搏奉献的激情,感到重于泰山的责任。几十年来,“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在一代又一代十九冶人身上传承和发扬,作为十九冶人的后代,周树春不但继承了老一辈人的光荣传统,而且用手中的焊枪把这种精神演绎得更加耀眼。
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周树春先后参加了攀钢热轧板厂工程、昆钢焦炉工程、涟钢烧结机工程、万能轧机工程、柳钢转炉等上百个工程建设。由于责任心强,技术作风过硬,他经常是作为工程攻坚克难的“尖兵”,被视为施工现场的“消防员”。领导说,碰到急难险重工作找周树春,准行;甲方说,把焊接项目交给周树春,放心。
2005年,企业承担了钢企白马球团工程,其中回转窑工程安装是整个工程的核心部分,工程量大,工期紧,施工条件差(回转窑不能转动),传统埋弧自动焊接方法不能运用,窑体能否按时保质焊接完,成了工程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的关注焦点,甲方点名要周树春参与工程。当时正在广州做不锈钢焊接工程的周树春接到通知后,第二天就出现在工地上。他带领7名焊工,吃住在现场,连班作业抢工期,仅用5天就完成了焊接任务,焊口质检合格率100%,受到建设方、监理方好评。
这样的事,不知在他身上发生了多少次。可他从不叫苦,所有艰辛都在他纯朴的微笑中变得无足轻重。周树春常说:“企业的生命在于工程质量,而质量的保证在于责任和技术,企业的生死存亡就掌握在技术人员手中,千万马虎不得。”一句话就是一个承诺,风雨不改。工作二十年来,在任何时候,他都将责任和技术放在首位,他焊过的焊缝上万条,没有一条出现过质量问题。
创新勇攀高峰
周树春坚持把学习和创新作为前进的双轮,不断向新的技术高峰攀登。2007年起,企业承接了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木镍钴矿浆输送管道敷设工程。该管道采用X60管线钢,对焊接质量要求极高,且敷设沿线地理和气候条件恶劣,对焊接影响巨大,传统焊接方法和技术达不到质量要求,必须采用新的焊接工艺。而该技术当时全国仅有两大石油石化集团掌握,是十九冶施工史上的空白。如果外送工人培训须增加巨额成本,还要延误工期,企业面临着巨大考验。
闻此消息,周树春主动请缨加入公司的技术攻关小组,进行X60管线钢的焊接工艺性能试验,并立下“军令状”。他顶着巨大压力积极查找资料,与同事们同学习、共研究,结合多年的经验,进行科学分析、论证及性能试验。有时忙得顾不上吃饭,有时干得太晚就住在车间,有时睡在床上突然想通了什么问题,马上又起来进行试验。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多月的白天黑夜艰苦鏖战,他们终于焊出了外观成形良好、经X射线探伤质量达到Ⅱ级以上的焊缝,技术攻关成功,该工艺研究成果获2009年度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随后,企业采用周树春和专家组研究出的方法组织了两期巴新项目焊接新工艺培训班,由周树春任指导教师。他克服时间紧、技术操作难度大等困难,精心备课,白天传授理论,晚上进行实训,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
技术攻关和自主培训的成功,既为公司节约了培训成本,又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施工,得到集团领导和甲方的高度赞誉,填补了十九冶在承接国外工程建设特殊环境下的焊接技术空白。中冶集团总裁在视察巴新项目时,对十九冶的施工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当他得知这些工人是十九冶通过技术攻关、自主培训带出的队伍时,拍着周树春的肩膀,由衷地赞叹:“你们真不愧是一支敢打硬仗的西部铁军!”
多年来,周树春凭着扎实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创新了手工电弧焊、埋弧自动焊、手工钨极氩弧焊、长输管道手工下向焊以及不锈钢、耐热钢等特殊材质焊接的新工艺,在企业得到广泛地推广使用,极大提高了企业整体焊接水平。
志在百花齐放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周树春看来,企业要发展必须有众多高素质人才,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作为企业培养出来的技术拔尖人才,他心存感激,思考着在打造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焊工人才队伍中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很快,他的想法得到实现,成为了传授技艺的老师。每一次培训,他都精心备课,因材施教,尽力让每位学员都学有所成。在企业开展的“拜师学艺”活动和新招焊工岗前培训工作中,周树春努力发挥“传、帮、带”作用,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无私地传授给大家,先后带出了300多位徒弟,其中很多都取得了高级焊工证,有的还成为了焊工技师。
除了常规的岗位培训和巴新项目焊接新工艺施工培训,他还参加了中冶实久首届焊工技能比赛的选手培训等重要工作,目前,又主动承担起2011年全国第十届焊铆工技能大赛的选手培训任务。他要用自己的技术为企业培养出更多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焊工人才,为提升企业技能人才整体实力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为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李丹记者杨荟琳)8月19日,记者从市财政局获悉,攀枝花市2010年攀枝花市重点产品国际竞争力调查工作已于本月15日结束。通过对全市23家企业的调查表明,攀枝花市钒、钛等稀缺资源在国际市场竞争力...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