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起加才注重农家乐原滋原味的内在气质不一样。30多岁的鲍和兴更关注整个阿署达村未来的走势。
鲍和兴文化不高,仅读了小学三年级。但这不并阻碍他思考。直率而精明的他敏锐地发现,自家的农家乐想要有大的发展,按东区政府现行的规划,只有在现有住宅的基础上原地扩建。“那上不了档次,扩不大规模。”
鲍和兴的农家乐是2007年阿署达村第一批农家乐,当时有5家,老村长家也是其中之一。
从一开始,是“绝望一拼”的因素帮助创造了阿署达村农家乐。阿署达耕地贫瘠,缺水,交通不畅。别无选择,鲍和兴在政府的鼓动下办起了农家乐。他记得,“2008年的元旦,区政府要求第一批农家乐必须开张,那天啥都没准备好,就把摊子支起了。”
缺乏理念,缺乏正规教育,也吸引不来外来投资,靠着这几年城市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靠着近距离的地理优势——城市最近的农庄,他的农家乐赚钱了。
可是,当200人一下子拥到面前时他手忙脚乱了,赚钱的喜悦被快速冲淡,鲍和兴看起来很不安。与2008年相比,最初的利润为一两倍,农家乐得以扩张。但村子里很快就有了14家农家乐,来此地旅游的人数增长不大,但利润却在下滑。而且,攀枝花除了阿署达外,各区县也很多农家乐,因为先期投资少和技术含量低,同质化程度很高。再加上城里人的口味与旅游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想要留住客人变得不容易起来。
“阿署达村就1400多号人,靠这点人气不行;我们无景点,要看的没看的,要耍的没耍的,发展旅游产业无景点项目不行;靠种植水果进行农业投资也不现实,周期太长。统筹城乡发展需要给阿署达旅游找到一个重要支撑。”鲍和兴在考察了成都等地的农家乐后,有了这样的想法。
随着炳二区、炳三区的房地产的开发,新公寓楼群在攀枝花随处可见。楼价一天天的上张,鲍和兴觉得,毗邻城市新区的阿署达完全可以把村上的土地整合利用起来,走“旅游+地产”的模式。
在他看来,如果把规划区内的一部分土地拿出来,在与炳四区接壤处搞房地产开发,修建别墅区或高档住宅区,下面搞集中居住与景观打造,这人气一下子就聚集起来了。“在这里买房的人多了,吃喝拉撒一条龙的商业服务、公共服务也就随之发展起来了,村民也可参与进来,提供餐饮、客栈、民俗文化体验等,一举多得。”鲍和兴说,“当然所有的一切,都与市上的政策密不可分,有了政策好办事。”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卿)8月2日,记者从市农牧局获悉,攀枝花市2011年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出台,全市所有饲养能繁母猪的场(户),包括规模养殖场、养殖户、种猪场和散养户均可获得每头母猪100元的补贴。据了解,...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