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薇
一个普通的工人,在20年的光阴里,378个星期天在为工厂尽义务,18个春节不回家;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放着舒适的退休生活不过,却整天带着党员义务队、夕阳红女子队为社区服务。
有人说她柔情似水;有人说她坚强如钢。有人说她多情善感;有人说她大气如山。她眼里常含热泪,群众的困难和疾苦都会让她心痛;她对共产党人的信仰无限忠诚,在攀钢建设者用鲜血和生命浇灌的这片钢铁热土上,用一生不变的真情,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诉说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赤子情怀。
她就是攀钢集团公司退休职工丁爱谱,被誉为攀钢的“活雷锋”。
干一行爱一行
有一种执着叫忠诚
丁爱谱在攀钢炼钢厂工作的二十年中,先后调动工作十几次,干过十几个工种,每次领导分配工作,从来不打听条件好坏、报酬高低,都是尽职尽责地完成。
丁爱谱服从组织需要去烧锅炉,那时正是攀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搞建设的时期。为了保证七八百人喝上开水,丁爱谱就打着手电筒到山坡下70多米远的地方去挑煤,一挑几十担。炼钢转入正式生产,丁爱谱分配到炉衬车间成型工段,当了攀钢投产以来的第一个女搅拌工。干了半年多后,脸变成了黑黄色,好心人劝她说:“老丁啊,找找领导吧,干搅拌工四十来岁的人全变样了……”丁爱谱笑着说:“雷锋同志怕难看就不干工作了么?不轻松不舒服的工作又让谁去干呢?”丁爱谱不怕丑也不怕累,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企业,她什么苦都能吃。
当了一段时间的搅拌工后,车间领导找到她,准备调她去选料。丁爱谱说:“去就去。”选料工作,是把白云石和其他炉衬料分开,全凭人的双手干,每天要选成吨的料。丁爱谱双手灵巧,晶莹透亮的白云石,就随着那双手跳跃。丁爱谱就如那白云石,十分平凡,但她把自己溶入到攀钢火热的建设事业当中,就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车间主任再次找到丁爱谱:“老丁啊,宿舍的同志们都盼着你回去呢。”她一听二话不说,只一个字:“行。”就这样,她第三次去当了清洁工。她认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永远战斗在艰苦的第一线,共产党员应该是钢筋铁骨,共产党员的一生,是永远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爱工厂如爱家
有一种平凡叫伟大
1987年工厂竖窑中修,丁爱谱下班后路过窑下,发现施工人员全部撤走了,而施工的原料却堆放在公路两旁。丁爱谱走不动了,她找来手推车,把卤水、石棉板推进屋里,把镁火泥、耐火泥推到棚下码好。干完这些活,天边的启明星已悄悄的亮了。1989年年三十,丁爱谱天没亮就来到工厂,她心疼工厂的设备生了锈,于是找来油漆,硬是干到初四凌晨3点,用了130公斤油漆把两台设备管道刷完,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工厂竖窑砌炉差大量镁砖,她放弃休息,推着小车,去厂房各个角落收集了4000多块镁砖,保证了竖窑检修的顺利进行,为厂里节省了资金……多干一点,再多干一点吧。她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和节假日都用来进行废旧回收。为了企业,为了国家,丁爱谱宁愿腰酸背痛。
有人暗地里为丁爱谱记了一笔账:仅1983年,丁爱谱就从地上捡回废弃耐火砖、轻质砖、镁砖6180块,耐火泥117包,成品好料5吨,旧纸箱100多个,设备11台,门34扇,安全栏杆300多米。
也有人暗中观察过,多少年来,丁爱谱不仅坚持废旧回收,就是外出开会回来,若当天能回来,她坚决要把班补上,丁爱谱觉得自己工作少了点,心里便感到不踏实。丁爱谱连续374个星期天没有休息,有18个春节是在厂里过的。
1979年以来,丁爱谱年年被评为炼钢厂和攀钢公司先进生产者,1983年,全国妇联授予丁爱谱“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1984年,被评为四川省劳动模范;1986年评为冶金战线先进个人……1989年,攀枝花钢铁公司总经理赵忠玉,在致攀钢电视台的公开信中,号召全公司10多万职工和家属向丁爱谱学习,学习她勤奋工作,爱厂如家的精神和品德。1991年,中共攀枝花市委和市人民政府授予丁爱谱“攀枝花市建设新时期英杰”光荣称号。
不争名不争利
有一种情怀叫高尚
在儿女的眼里,工作时期的丁爱谱,从来就是一身工作服。在岗位的那些年,她经常用自己的工资支援国家建设,或帮助有困难的同志。同事的亲属从农村来了,丁爱谱把自家的大米奉献出来,解决他们的困难。她花钱给工段的同志们买水壶,买理发用具,给大家订《法制周报》等10多种报刊。她向残疾人基金会捐款200元,给攀枝花火车站改扩工程捐款300元……汶川大地震,她第一时间站出来,两次向灾区人民捐款2000元。
丁爱谱的经济并不宽裕,全家6口人,母亲瘫痪在床,她倾其所有为别人,宁愿自己承受生活的重担,只因党旗在她心中。对于这个世界,她想的是奉献,而不是索取。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丁爱谱一家6口挤在2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厂里给她分了一间大一点的房子,可是她将房子让给了厂里的一位工程师,一住就是10多年。丁爱谱前后3次让出了党组织照顾分配给她的房子。
党组织多次给她去外地疗养的机会,她都让给了别的同志。如今,丁爱谱在金钱面前,依然是高风亮节。社区的健身器坏了,她叫人抬到她家里保管好,她再掏钱买来零件,组织社区党员义务队员修理;她花钱买来树苗,组织社区退休的干部家属一齐来为美化社区环境出力,她把党组织给她的奖励全都用来搞社区建设。
为大家建和谐,有一种大爱叫至善
丁爱谱1992年退休后,积极帮助社区的居民解决各种难题,18年来从未间断过。她还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名义成立了“丁爱谱工作室”,专为群众解决难办的事,搭起了党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一桩桩实事理顺了群众的“心气”,托起了社区的和谐。丁爱谱说,群众相信你才找到你,能为群众办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我一生最大的荣幸。
她为78岁的老人姜翠莲申请了低保,解决了老人的生活之需;她向在地上爬行了10多年的15岁小姑娘刘勤勤伸出了关爱的双手,让她坐上轮椅,圆了读书梦;她还为社区无业居民黄丽圆了就业梦。丁爱谱的邻居宋师傅深有感触地说:“这个人了不得啊!她善良啊,什么人有困难她都帮!”宋师傅家中有两个精神病患者,病人发作的时候,弄得四周不得安宁,丁爱谱不厌其烦地去做邻居的工作。宋师傅住院了,丁大姐承担了照顾他们一家的重担,蒸馒头、洗衣服、缝被子,收拾房子,让宋师傅十分感动。
丁爱谱常说:“群众意见最大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如今,在健康路社区,有一支大名鼎鼎的党员治安巡逻队,对社区治安秩序进行监督,使社区治安有了明显好转,丁爱谱还成立了“健康路社区夕阳红女子服务队”,为美化社区环境尽一份力。社区里有了这两支队伍,不仅凝聚了人心,也吸引了很多的退休职工和家属参加到队伍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中来。
丁爱谱从小没有爹娘,是党和人民把她哺养长大,她对人民群众有质朴的爱。攀枝花这片浸透了开发建设者热血与生命的热土,更为她的赤子之情融入了一种信仰的力量。她说:“我这生最大的理想,就是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尽心尽意为群众做事,是我们党员的天职。”是的,在人民群众的心里,丁爱谱就像一缕阳光,一阵春风,她来了,就会留下温暖。
这,就是一个赤子的选择。
这,就是一个赤子的情怀。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实习生董彦)9月2日,笔者从市相关部门获悉,自2009年首批发放加载金融功能的新型社保卡以来,截至目前,攀枝花市已经申办了45万张新型社保卡。据了解,新型社保卡具有信息记录、信息查询、业务办理等...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