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新闻 米易新闻 盐边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攀枝花市 > 攀枝花新闻 > 正文

一我国精神疾病的现状一项涵盖中国成年人的大型调查显

来源:攀枝花日报 2011-10-12 14:22   https://www.yybnet.net/

一、我国精神疾病的现状

一项涵盖中国12%成年人的大型调查显示,成年人群精神障碍总现患率为17.5%。其中心境障碍为6.1%,焦虑障碍5.6%,物质滥用障碍5.9%。对于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40岁及以上人群现患率高于40岁以下人群。男性患酒精使用障碍的风险是女性的38倍。农村居民重性抑郁障碍、心境恶劣障碍和酒依赖的患病率高于城市居民。

不仅成人群体,儿童一样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对北京1800多名家长近三年的跟踪调查得出的结论是:三分之二的家庭教育不当,造成孩子存在各种心理问题。

我国高校学生的心理障碍发生率已上升为27.03%;天津市对5万名大学生所作的调查中,有心理障碍的占16%以上。北京大学近十年来因心理疾病休、退学人数占总休学、退学人数的1/3左右。杭州市科委从7所不同类型的学校抽取2961名大学生进行为期3年的跟踪研究,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占25.39%。

2002年我国首次开展的大规模自杀调查结果公布,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在15至34岁人群的死亡原因中,自杀更是第一原因。中国也是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总的自杀率为23/10万,而国际平均自杀率仅为10/10万,中国自杀率是国际平均数的2.3倍。

二、精神疾病的早期表现

精神疾病除了一些急性发作以外,大部分是慢性起病,一般在发病前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已经有一些前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对生活、工作失去兴趣,与人疏远,躲避亲人并怀敌意,或寡言少语,生活懒散,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对周围人的劝告不加理睬。不愿参加社会活动,不注意个人卫生、仪表、仪容,有的出现失眠、焦虑、忧郁等。性格出现明显改变,表现为好无故发脾气,不能自制,敏感多疑。这些情况很可能是精神疾病的早期表现形式,如果我们能细心观察,做到早期发现,尽早到医院就诊,就可能减少一个人的精神残疾的发生。

三、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什么样的病?

本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在全世界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不同的国家或民族、部落都有。目前精神分裂症患者已占精神病院住院床位的半数以上,占慢性精神病住院病人的绝大多数。另据多数国家统计,各国累积的患病率已占人口的0.5%至1.0%或更多。值得强调的是:精神分裂症这类病有反复发作和慢性化的倾向。专家们分析至少近1/3病人将变成慢性不能工作或不能独立生活,更依赖家人的照料或社会的救济。这样看来一方面由于病因不明,不能从根本上防止发病,且年年有新发生的病例:另一方面,已患病的又有相当多的病人转为慢性,形成残疾。累积起来就象滚雪球一样,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加重了社会负担,形成了许多公共卫生问题中的一项大事。

四、精神症状消失后为什么要坚持长期服药?

精神病与其他慢性复发性疾病很相似,如,糖尿病,高血压病,是反复发作的疾病,其中精神病复发率居首位,约80%的病人痊愈后又会再度复发,出院后二年内复发危险机率最大,情感性疾病复发率大约40-60%。如果停药,复发率会成倍增加,如果5年内坚持服药未复发,5年后复发的可能性大大减少。所以疾病即使痊愈,感觉良好,依然需要维持治疗!这如同糖尿病,几乎是一种终生性疾病,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坚持治疗,对疾病状况进行监控,如放松警惕,将会死灰复燃。前功尽弃,复发次数越多,治疗效果越差,留有精神残疾越重,复发后新开始治疗的剂量要加大,所以重在坚持服药,才能使自己成为主宰疾病命运的主人。

五、精神病人家庭照料和社会支持

精神病人的家庭护理和社会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精神病人的家庭护理和社会支持做得好,不但可以减少病人精神上的各种刺激,有利于病情的稳定,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而且还可以帮助病人早日康复,最大程度地减少疾病残留症状和精神残疾,对精神疾病的康复意义重大。要做好精神病人的家庭护理和社会支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理解精神疾病,正确对待精神病人。家属要正确看待精神病人,不可过分娇惯或冷淡病人,态度要自始至终如一。家庭及社会尽量为病人创造宽松的生活环境,尽量减轻病人的思想压力。

2、多了解相关的精神病学知识,尽力配合医生作好病人的治疗工作,如督促病人按时服药,定期陪同病人复诊;妥善保管病人药品,严格按医嘱增减药量,防止病人过量使用药物;发现病人出现药物副反应,及时与医院取得联系等等。 

3、帮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工作,尽量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对待不能自理的病人,要督促并协助其料理好个人卫生,如定期帮助其洗澡、理发、剪指甲、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等。对情绪低落,意志减退的抑郁患者,因常有自杀企图,家属应将居室中危险的物品如刀、剪、绳之类妥善保管,避免意外事件发生。对吵闹不休、行为紊乱、兴奋躁动的病人,及时与医院、病人单位或社团组织联系,将病人送到医院。

4、做好病人病情的观察工作。如做好病人有无幻觉、妄想、怪异行为、药物副反应等症状以及饮食、睡眠、大、小便等生活情况的观察工作等。发现异常及时陪同病人到医院。

5、多注意精神病人的饮食卫生,禁止饮酒,不抽烟、少喝浓茶,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等。多吃蔬菜、水果,保证大、小便通畅。从生活细节上关心帮助病人。

六、如何知道您是否患了抑郁症?

抑郁症是危害全人类的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其终生患病率为6.1%一9.5%,约13%一20%的一生曾有过一次抑郁体验,抑郁症病人持续性的情绪低落或者说心境恶劣,高兴不起来。以下症状可以帮助医生诊断你是否患了抑郁症。

1、整天情绪低落感到伤心。

2、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

3、自我评价过低或过分自责内疚。

4、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5、觉得生活没意义,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念头。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无法集中注意力。

6、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

7、活动减少或行动迟缓。

8、精力明显减退或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

9、性欲明显减退。

七、焦虑障碍

焦虑是人类一种基本的常见的情绪,是对日常生活中应激的常见反应,人们在不同场合体验不同程度的焦虑并会力图预防焦虑引起的不利情况,积极去做减轻焦虑的活动,是与现实环境相适应的,这是一种保护性反应。当焦虑的严重程度与客观的事件或环境不相称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则为病理性焦虑,临床上称为焦虑症状。焦虑障碍则是一组以焦虑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

焦虑障碍属于人群中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其发病年龄通常较早,80%—90%在35岁以前发病,其发病高峰年龄是10—25岁。在我国焦虑障碍的患病人数可能达到五六千万,发病率约为5.6%。

焦虑障碍以焦虑症状为主,其症状主要包括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精神症状是指一种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恐惧、紧张、担心、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伴有紧张性不安、注意力下降、睡眠障碍等;躯体症状是在精神症状基础上伴发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症状如: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口干、出汗、肌紧张性震颤、颤抖、颜面潮红、苍白、眩晕、麻木、乏力、腹泻、尿频等。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强迫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

焦虑障碍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复发率高,患者的社会功能明显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焦虑障碍的早期识别及根据循证医学进行的及时治疗有利于改善焦虑障碍患者的预后,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焦虑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和儿童品行障碍的发生和发展一样,都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防治须采取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措施。合适的精神药物治疗对上述疾病有肯定的效果,但心理治疗在焦虑障碍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容忽视。焦虑障碍具有慢性发作性病程,需要全病程防治。在病程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以人为本的治疗措施,一线治疗选择为SSRIs(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NRIs(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以及钙离子通道调控剂。

八、青春期的心理健康

青春期是个体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年龄范围大约为11、12~15、16岁,大体相当于初中阶段。经历这个时期的发展,个体的生理发育、心理发育和社会性的发展日趋成熟。青春期属于特殊时期,由于这个期间的发展是非常复杂、充满矛盾的,又称为“困难期”、“危机期”。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

青春期是生理发育的高峰,出现了第二性征。这种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发展,这个时期心理发展相对缓慢,使身心发展在这个阶段失去平衡,造成青春期心理活动产生种种矛盾。这个时期的矛盾现象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3、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4、成就感与挫折感之间的交替。

青春期的学生感受到许多压力,处于各种心理矛盾包围之中,容易产生学习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如学生感觉学习压力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等。有些学生甚至出现厌学、考试焦虑、反抗家长及老师的情况。如果这些矛盾不能得以解决,就可能在情绪、性格特征及日常行为等方面出现种种问题,甚至严重的心理行为偏差及至精神疾病。如心理生物性紊乱,自杀的倾向及行为,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抑郁症等等。

父母的文化素质、教养方式、健康状况、夫妻关系、经济状况及父母的品德行为等家庭环境因素是青少年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场所,在青少年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青少年应确立积极的生活目标与态度、培养健全的人格与个性,塑造健康的心理有助于缓解青少年的压力;青少年渴望同伴间的友情,同伴的影响大大超过了父母、教师的影响,要通过有效的外部干预和帮助增强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要突出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加强师德建设,增进师生感情,要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师等相关人员的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提高早期发现学生心理行为异常、疏导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指导学生寻求医疗帮助。

综上青春期的心理卫生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学校和社会要共同关注这个特殊的人群,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提前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尊重青少年的独立意识,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反抗期,教给青春期少年儿童情绪控制的方法,消除不良情绪。

九、哪些情况需要心理咨询

* 因学习紧张,产生精神压力过大的学生,产生情绪焦虑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率不高。

* 恋爱、婚姻受挫,家庭不和,或者突然发生意外,如交通事故、亲人病故、自然灾害等。

* 工作调动,地位改变,担心力不从心,不能胜任工作而失眠,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等。

* 对身体局部感到不适,怀疑患了绝症,到处求医者;更年期妇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焦虑、抑郁等。

* 下岗、待业、退休后有失落感、郁郁寡欢者,难以自我调节者。生活中遇到有重大选择时,犹豫不决者。

* 工作压力大,无力承受但又不能自行调节者。对新环境适应困难者。经受挫折之后,精神一蹶不振者。

* 过分自卑,经常感到心情压抑者;在社会交往方面,自感有障碍的人(如怯懦、自我封闭)。对生活失去信心,对现实感到绝望,想轻生者。

* 在经历失恋、离婚、丧偶等情况之后,心灵创伤无法“自愈”者。

* 患有某种身体疾病,对此产生心理压力者。时常厌食或暴食者。

* 如何选择配偶,如何解决失恋、单相思、婚姻受挫、夫妻不合、性生活不协调等问题。

* 人际交往困难,社会适应能力差、环境适应不良。无法得到别人的理解、支持、信任和尊重者。

* 各种原因引起焦虑、紧张、烦躁、忧郁、悲伤和痛苦,难以自我调节者。

攀枝花市残疾人联合会、攀枝花市卫生局、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

新闻推荐

扎实推进人大工作 为建设幸福攀枝花贡献力量

本报讯(记者李云飞)10月12日,市人大机关全体干部党员齐聚一堂,学习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谢道全在讲话中要求,全市人大系统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好市第九...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一我国精神疾病的现状一项涵盖中国成年人的大型调查显)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